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增加,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中國工業經濟展現出了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工業機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現逆勢上揚。2022年11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4.01萬套,同比增長0.3%。2022年1-11月全國工業機器人產量40.26萬套,同比下降2.6%。
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物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安全性以及智能化水平。近年來,國家推行機器換人,工業機器人備受追捧,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大量涌現。2021年工業機器人注冊量大增,相關企業注冊量首次突破6萬家達6.52萬家。2022年1-9月新增注冊企業近4萬余家,1-9月新增注冊企業月平均增速達33.5%。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工業機器人領域投融資事件100余起,投融資金額接近200億。從2022年一整年的融資市場來看,上半年1~9月工業機器人行業融資市場相對火熱,年中到年尾相對平緩,其中投資方更偏向中高端技術門檻。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節卡機器人、艾利特機器人、珞石機器人、小冰科技、來福諧波、大族機器人、合川科技、非夕等企業均完成了超億元的大額融資。
隨著語音識別、機器視覺、機器學習、自動導航與定位等多種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與落地,工業機器人在多領域成為市場的“寵兒”,發展勢頭迅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工業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
“供應鏈的通暢并不僅是重點企業努力就可以”,曾剛認為,現在長三角經濟依存度很高,要一起圍繞產業鏈恢復努力,由點到鏈,不僅僅工廠要恢復,產業鏈前后端的支持與服務都要跟上。不僅是讓鄉鎮、街道發揮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要與臨近省市做好協調。若想打通物流中的不暢,各地需要有積極的態度與實際的配合。比如,政府層面可以啟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健全區域性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完善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專項預案”;長三角的行業協會、商會、聯盟等也要發揮作用,聯合行動才有好的效果。
與下游市場變化相對應,在汽車、新能源市場的牽引下,各類大負載機器人需求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大負載六軸機器人市場份額首次突破30%,高速度、大負載的scara機器人需求也有所增長。而因3C行業下行等因素的影響,小六軸機器人市場同比下滑明顯;并聯機器人市場則遭食品飲料、日化行業拖累。
高工機器人提示,當前國外機器人企業在供應鏈方面存在小缺口,導致交期拉長,國產汽車主機廠也在尋求供應鏈的安全,在當下時間點可能會接納國產重載機器人,國產重載機器人迎來短暫窗口期。目前,埃斯頓、埃夫特等國內廠商已推出了130kg以上的重負載新品,參與大負載機器人領域競爭。
我國制造業應用工業機器人促進轉型升級有獨特優勢。我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師隊伍、最大需求和更廣范圍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更敏捷的產業鏈反應速度、最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最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我國制造業是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最理想的應用實驗場所。龐大的制造體系也使國內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更深刻的理解,強化了很多制造企業在細分領域開發制造工業機器人的能力。不少制造業領軍企業在擅長行業發展自主工業機器人品牌,例如,格力GR20工業機器人使生產效率提高17%,原材料利用率從85%提高到95%,同時大大減少危害人身安全的生產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