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僅為130億噸—160億噸,而每年消耗的原油量為2.6億噸左右,按此計算,我國的石油最多還能使用80年;第三,中國品牌汽車企業亟待“新能源車產業”的大力扶持,過去數百年,中國沒有機會引領汽車工業,當前,新能源汽車不但已經吹響了“彎道超車”的號角,而且將重新定義汽車產業,中國汽車產業此次機會千載難逢。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家庭用車、公務用車和公交客車、出租車、物流用車等領域的大量普及,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的5%以上,2025年增至20%左右。在國家碳排放總量目標和一次能源替代目錄需求下,203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占比將繼續大幅提高,規模超過千萬輛。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汽車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不能落后。中國近代歷史告訴中國人,“落后要挨打”。中國選擇了一條不與其他汽車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技術路線,一是中國汽車產業要擺攤“落后”局面,二是中國要實現汽車強國的目標。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全世界汽車業的共同目標。不同國家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愿景是不同的,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愿景是“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不同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也是不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同樣體現在發展技術路線上的不同。隨著科技的發展,相信祖國未來在這一方面會有更加突出的成績,早日實現在汽車領域的重大突破。
能源汽車的發展方興未艾,它絕非粗暴闖入民眾生活的笨重大象,而是引領民眾出行方式的時尚選擇。新能源汽車不僅事關產業發展,也關乎環境保護——發展新能源汽車,可有效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這是因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可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還因為,新能源汽車與千家萬戶的消費和出行相關。也正基于如此因素,發展新能源汽車不是拍腦袋工程,而是中央深思熟慮的國家戰略。而當前國務院密集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措施,更是順應了現實所需。
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和標準法規、管理體系趨于完善。為推進發展新能源汽車,日美歐等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推出相關鼓勵政策,但中國的政策體系相對完善且支持力度最大,在促進消費和使用方面地方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車標準不再是國際標準的直接引用或借鑒,而是在發展實踐中研究制定標準,來源實踐的標準制定提高了中國在國際標準中的話語權。對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同時支持力度總體保持穩定,退坡比例保持不變,堅定市場預期和產業發展信心。此外,還將著力完善制度設計,通過改進資金撥付方式,使非法企業不能騙、不敢騙,切實凈化產業發展的環境。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優化用戶的出行體驗;另一方面,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公共政策要具有持續性,并且根據現實情況及時進行完善改進。而在《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也提出將在未來十年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持續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