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健康”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從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推進“互聯網+”醫保結算服務、加強“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等七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涵蓋醫療、醫藥、醫?!叭t聯動”諸多方面。
我國醫療市場仍是以公立醫院為主,盡管政策正在倡導民營醫療和醫藥分離等,但民營醫療機構的體量仍發展有限。反觀境外,大部分的基礎醫療是以非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尤其是消費醫療領域。目前,公立醫療機構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集中的醫療場景,而民營醫療機構的用戶零散而且節點眾多,特別是在消費醫療領域,更需要大中臺系統助力。
醫療健康數字化發展,構建于信息化、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的基礎上。與以往信息化的封閉性不同,數字化呈現開放、流通、兼容等特性。數字化的核心主體也將發生變化。原有核心是醫生和機構,基于診療行為發生在醫療機構內,醫生對診療流程把控也有絕對權。在數字化影響下,核心將轉化為居民、患者?;颊呙癖姷慕】?、診療信息將由醫生,擴展到更多的診斷治療形式(多種監測/檢測數據、數字療法等),由院內就診行為也將擴展到院外健康監測等。
醫院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將來納入社會化管理、共享衛生資源奠定基礎。貫徹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的數字化醫院平臺建設成功實現智慧醫療,推動醫院服務模式轉變,以適應新時期、新要求下的智慧醫院信息化要求。
在以政策、經濟、技術為核心力量的推動下,如今大健康生態中發展模式、產業元素等相較過去而言已更為多元。但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成熟,過去產業通過單點創新、逐個突破對醫療行業進行升級重構的“分布式創新”形式,正向以融合、協同發展為主的“集成式創新”上轉變。
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一定是為患者提供價值為核心的。同時認為,對于企業而言,相較于提供醫療服務而言,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更為關鍵。建立起以供應鏈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覆蓋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生態,最終再以價值為中心,在區域內嘗試做區域健康城市,致力于讓城市內的醫院互聯互通。從點到線再到面,逐漸構建起大健康生態體系。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國家大力推進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智慧健康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政策加持下,各省、市、區縣積極推進智慧健康建設,智慧健康城市飛速發展。以云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等技術賦能智慧醫療創新服務,致力于打造一個以患者為中心、各方共贏的智慧醫療生態系統。隨著醫院信息化持續推進,醫院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成為醫院發展的方向。在醫療綠色健康領域蓬勃發展與應用的大背景下,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數據化、平臺化、智能化,利用新技術實現多系統人工集成,成為智慧醫院建設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