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為經濟注入發展新動能,創造發展新機遇。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上半場”實現了換道超車,在以智能化網聯化為主的“下半場”,汽車產業鏈、價值鏈加速重構,全球汽車產業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攸關格局,產業生態由傳統的鏈式關系向多領域、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網狀生態演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堅持創新引領。統籌利用國內外創新要素和市場資源,對標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本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突破,提升自主創新活力,完善自主技術標準體系,打造創新發展高地。堅持協同有序。增進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共識,推動部門協同、行業協作、上下游聯動,強化產業發展、交通管理、空間規劃、城市建設、保險制度的銜接互動,形成跨行業、跨領域發展合力。
我國在智能汽車技術研發方面,多種關鍵零部件取得突破,激光雷達等核心傳感器實現前裝量產應用,芯片設計能力達到全球先進水平。而在產品應用方面,中國主流車企實現了乘用車L2級智能駕駛大規模商業化應用,2022年上半年L2級乘用車滲透率超過30%。我國之所以能夠在汽車智能化領域快馬加鞭,離不開一眾智能科技企業憑借敏銳嗅覺,及早介入及持續發力。
隨著汽車由移動工具向智能終端轉變,它將廣泛吸納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電子電力、先進制造等方面的勢能,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賦能之下,汽車產業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漸趨模糊。為了適應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新趨勢,該省賦予了功能型無人車相應路權,推廣范圍逐步由封閉或半封閉區域向公開道路過渡,同時展開各類應用場景、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和城市、能源、交通實現‘四位一體’融合發展,靈活移動的智能網聯汽車將打通城市各個環節,實現人流、物流和能源流的高效運轉。
隨著車企、零配件廠商、智能科技企業、政府部門紛紛入局,汽車智能化的“朋友圈”不斷壯大。行業間跨界融合日益常態化,打通原始創新、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全鏈條,原本垂直線型的產業鏈向交叉網狀的生態圈逐漸演變,產業發展新機遇不斷涌現。汽車智能化面臨‘車不認路、車不認車、車不認人、發育不全、安全不保、權責不清’的‘六不’挑戰。
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制保障體系。梳理現行規章制度和標準,重點在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準入、無人駕駛測試、商業運營等領域形成一批可實施、可落地的優化方案。發揮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優勢,加快推動實現本市智能網聯汽車立法。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建立覆蓋基礎通信、復雜環境感知等多種技術綜合標準體系,推進企業團體標準與地方標準協同,建立符合城市特色、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最新技術發展方向的標準體系。
汽車產業進入生態化發展的新階段,能源變革、萬物互聯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推動力,綠色發展、智能引領、個性驅動成為新能源汽車生態化發展的新動能。汽車產業并非一個封閉的產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變革的當下,上下游攜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才能推動技術不斷進步。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上游關鍵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車制造、下游充電服務及后市場服務等產業生態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重塑能源和交通格局,也成為支撐經濟增長、推動產業轉型、引領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邁進市場驅動的新階段,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注入新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