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引導與技術革新驅動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光伏發電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上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達30.88GW,同比高增137%;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在45%以上,出口總額約2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3%。
隨著光伏在建筑、交通、園區等領域融合發展加速,疊加整縣推進政策,分布式光伏將持續穩步上漲。大型風光基地項目的開工建設,也會使集中式光伏電站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保守預測2022全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75GW,到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達90GW。
同時,全球光伏市場的需求亦非常強勁,俄烏沖突加劇,歐洲能源危機問題持續發酵,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加深,疊加天然氣價格的上升,光伏裝機需求高度景氣,保守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達270GW。
光伏裝機量增長提速的情形下,位于光伏電站上游的光伏產品需求也會被隨之推動,光伏廠商會進一步受益。MIR 睿工業選取了光伏行業的TOP20廠商,對他們各自旗下的硅片廠及光伏產品工廠進行了整理,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7月,全國范圍內這20家廠商已布局有120家工廠。我們將這120家工廠按照細分產品、工廠建設狀態及地區進行了拆分與解析,從不同維度來看市場發展情況。
硅片廠對比光伏產品生產廠比例懸殊
分產品來看,這些光伏工廠中有近90%的工廠主要生產的是光伏組件和光伏電池片,剩下的主要生產單晶硅片及單晶硅棒。
光伏組件生產具有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建設周期相對較短、技術和資金門檻相對較低的特點,隨著國內電池與組件技術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國產廠商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與較強的國際競爭力。2022年上半年,得益于印度關稅放開以及2月突發的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成本和電價飆升,歐洲國家出現能源危機,海外光伏迎來搶裝潮,極大地刺激了對中國光伏組件的需求,上半年組件出口量達78.6GW,同比增長74.3%。
而硅片的生產工廠數量較少,主要是由于進入硅片行業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且投資強度大,隨著頭部硅片企業加速產能擴張,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之后,中小玩家因高成本陸續停產或宣布退出硅片業務,部分玩家被擠出競技場,硅片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已建項目維持市場發展,新建項目略顯乏力
分建設狀態來看,這120家光伏產品工廠大多是已建成狀態,在建的項目目前有40個左右,新建項目接近10個。
事實上,從供應鏈角度看,目前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中,硅料和硅片環節有些許供不應求,電池片和組件環節則處于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態。
前兩年硅料受到下游擠壓,導致產能擴張比較謹慎,現如今隨著光伏裝機量不斷增長,市場對于硅料的需求又大幅提升。但由于硅料技術門檻較高,受生產流程限制產能擴張周期較長,產能落地速度遠低于下游各環節,因此2022年上半年硅料環節實際產出有限,行業供給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在上游原料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可能也會限制下游光伏產品的擴產步伐。
再而需求井噴之下,供不應求最終的結果就是硅料價格上漲。8月限電再次襲來,中國光伏產業大省四川、江蘇、浙江也在限電行列,光伏頭部廠商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協鑫科技等都在這幾地設有硅料及光伏產品的生產基地。在整個光伏產業鏈環節,光伏硅料生產及拉棒環節的電耗水平較高,限電會使這兩環節的生產受到較大影響,硅料的產能可能進一步收縮,現如今本就高懸不掉的硅料價格也可能會進一步上漲,下游其他產品的產能也會受到限制。
此外,硅料價格不斷上漲,會大幅擠壓下游各環節盈利水平,目前僅硅片環節能部分傳導硅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電池片、組件環節對上游成本傳導能力較弱,盈利能力已接近盈虧平衡線,實際開工率已大幅下滑。若下游終端電站對高價組件接受能力不及預期,后續可能會影響全年行業需求。
冀蘇浙工廠布局眾多,京甘湘零星分布
分地區來看,光伏行業TOP20廠商的光伏產品制造工廠大多分布在華北和華東地區,其中河北、江蘇、浙江三省聚集了大部分,擁有工廠的數量均在20座左右,此外臨近河北和江蘇的山東及安徽也是大多數廠商青睞的選址。像福建、甘肅、北京、湖南等地則分布較少,幾乎未建有光伏產品工廠。
光伏產品工廠的分布會與其上下游產業鏈的成熟度息息相關,比如四川和江蘇硅石資源較為豐富,生產多晶硅具有天然優勢,再比如光伏產品和光伏電站是相輔相成的存在,產業鏈協同發展,從光伏行業TOP20廠商旗下的光伏電站和光伏產品工廠的地區分布圖上可以發現,光伏電站和光伏產品工廠的分布大多在華東及華北地區有所重合。
而光伏電站分布多的地區,例如河北和江蘇,大多是由于該地區用電量大,對于電力的需求旺盛,并且自身具有地理優勢和省級政策的大力支持。無論是河北還是江蘇,可利用的土地資源都非常豐富且有充足的光照優勢,“十四五”時期這兩省規劃的光伏裝機目標也全在2000萬千瓦以上,江蘇的目標為2600萬千瓦,河北甚至定到了540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光伏建設還有一個強利好在于風光大基地的建設,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了第一批風光大基地項目清單,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青海、甘肅、湖南等省份,2022年發布的第二批項目集中在庫布奇、烏蘭布和、騰格里等地區,而企業若在某地投資定會期望當地有一些產業鏈的配套,從此角度出發,或許會推動光伏產品廠商在周邊建廠。
寫在最后
步入“十四五”時期以來,為加快推進達成“雙碳”戰略,新能源產業得到了大力支持,光伏作為其中的細分賽道,未來也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發布的《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報告顯示,到2050年,光伏發電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力能源,總裝機規模將達到50億千瓦(即5000GW),約占全國各類發電總裝機量的59%,光伏全年發電量將達到6萬億千瓦時左右,占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39%。光伏市場廣闊的發展前景已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