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機器人是由明尼蘇達大學開發設計的,它配備幫助個人情感、身體和認知健康的組件,被稱為是第一種專注于照顧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機器人。目前實驗室共設計了25款仿生機器人,它們會跳舞、唱歌、演奏音樂,還能與人類互動交流,甚至與人類一起玩簡單的博弈游戲。
其中的兩款機器人身高分別為0.66米和1.32米。設計者阿什亞教授強調稱,它們將幫助人類完成老年患者護工的工作,而不是取代護工,在養老院部署該機器人,更多的是為了獲得認知和情感支持,它們在努力改善患者的情緒,給他們講笑話和故事。機器人還會進行回憶療法,它們將患者曾使用過的物品一起帶到養老院,幫助患者恢復記憶。
在社會老齡化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仿生機器人能夠切實起到作用,不僅如此,它們還能夠面對周圍嚴峻的環境條件來代替人們做很多工作。仿生學與機器人領域應用需求結合,是機器人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必然趨勢。
仿生機器人在產業界的動態也使得仿生機器人逐漸成為大眾焦點,尤其在埃隆·馬斯克發布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小米發布四足機器人“鐵蛋”以及小鵬發布的可騎乘四足機器馬之后,擁有各種行業背景的公司參與其中,使得機器人的仿生生態更加健全。
但目前不管是身體感知和軀體控制,仿生機器人技術還停留在“看起來很美”的階段,不少人覺得現在做仿生機器人是在制造“噱頭”,雖然這些機器人能做的事不少,但充其量只能說起到輔助作用。售價都是上萬起步,功能對消費者市場的多數用戶來說又太過“雞肋”似乎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企業吸引眼球了。
即便如此還是很多巨頭企業依舊斥巨資深耕仿生機器人領域,實際上巨頭們都非常精明,是看到了仿生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因此提前布局抓住未來的機會。目前仿生機器人的行為對當下情況也并非毫無意義,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來看,到2030年,中國AI核心產業的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帶動的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而仿生機器人將會在軍工、工業、服務等多個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現在巨頭們深耕仿生機器人領域的行為,加速仿生機器人市場的成熟,盡管當前的仿生機器人產品還處于初級階段,但阻擋不了仿生機器人成為風口的大趨勢。雖然民用領域不會很快落地關鍵性產品,但只要有一個人能吃上“螃蟹”,整個行業都將很快迎來希望。即使等到這一天或許還需要很多年,但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之下,仿生機器人真正的“威力”或許會逐漸展現,并在未來某個時刻“爆發”成為真正的風口。那么誰掌握了仿生機器人市場,或許就等同于掌握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