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引發的全球技術和文化變革,使物聯網的發展比大多數行業預測提前了五年,許多人認為,這一發展既代表了機遇,也代表了挑戰。
位于新加坡的埃森哲(Accenture)的Industry-X首席總監SathvikRao在“物聯網亞洲+”(新加坡主辦的活動,致力于通過更廣泛的物聯網整合來促進業務轉型)之初,概述了物聯網(IoT)驅動的世界。他指出,大流行如何永久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他說:“Covid-19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它也加速了物聯網的采用——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已經跨越了5到7年。”
“企業一直在轉型,變得更有彈性,同時客戶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由大流行驅動的增長將持續多年,根據一些估計,到2030年,全球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比2020年翻一番,增至500億臺。”
在此基礎上,Rao概述了推動這一增長的關鍵因素。首先,他特別指出了交通和出行,特別是電動汽車,這一部門也推動了所需基礎設施的需求。隨后,他談及了個人健康問題,該領域對互聯健身設備的需求正在飆升,預計到2025年,該行業的價值將達到110億美元左右。最后,他談到了技術工人持續短缺的問題,這種情況刺激了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能增強和連接操作的廣泛采用。
在總結時,他詳細闡述了一些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他說:“最直接的挑戰涉及確保運營技術(OT)和信息技術(IT)安全。此外,一些開發、設備安全和運行、電源約束和電池管理問題,以及日益嚴重的芯片短缺問題也需要解決。”
而參見該活動的另一位發言人,畢馬威中國(香港)亞太地區消費者和零售主管Anson Bailey,他熱切地承認大流行病帶來的變革影響。他認為,零售世界正處于新常態的前沿,他說:“新冠病毒加速了一切數字化的進程,因此,我們需要更靈活、更有彈性。物聯網的興起是一個關鍵的推動因素,但信任和目標也將是關鍵的驅動因素,尤其是對Z世代消費者而言,他們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企業。與此同時,零售商正在關注新技術和新創新,同時轉向AI、VR、大數據和5G來推動客戶體驗。”
Bailey表示,到2030年,Z一代在中國的新消費者將達到3億人,而僅在2021年,東南亞地區就新增了8000萬消費者。他的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警告:“這是一個社會意識更強、對科技和媒體非常熟悉的一代,他們持續關注品牌,會毫不猶豫地點名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零售商。同樣,不僅僅是年輕人在改變,老年人也在改變——例如,該地區82%的65歲以上的人現在擁有智能手機,而45%的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手機銀行。”
在談到物聯網在建筑行業的作用時,Surbana Technologies的董事總經理Eugene Seah列舉了他的公司在新加坡Surbana Jurong園區的成功,作為一個可以實現的例子。他說,通過使用智能建筑管理,該公司已經能夠將園區的能源消耗降低40%。他進一步說道:“通過使用傳感器,我們能夠將這一比例降至44%,我們現在的目標是達到50%。我們還希望人力效率能增加5%到10%。”
總而言之,該公司在六個特定領域部署了傳感器——地下管道、室內環境質量、水和空氣冷卻的智能感應、智能照明、智能衛生間和智能電源插座。現在,它希望將同樣的物聯網驅動的方法推廣到更廣泛的客戶中。
PLANMalaysia智慧城市負責人Farabi Yussoff博士概述了馬來西亞采用類似技術的許多方式。預計到2040年,馬來西亞84%的人口將成為城市居民,他詳細介紹了這將需要對該國的許多公用事業和服務進行重大升級,包括廢物管理、污染預防和治安管理。為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馬來西亞于2019年啟動了智慧城市框架,為期五年,旨在解決廣泛的政府、經濟、交通和環境問題。
他列出了倡議條款中確定的優先事項,他說:“戰略和系統的智慧城市規劃顯然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建立讓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智慧伙伴關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我們還致力于提供智能數字基礎設施,以確保所有速度、覆蓋范圍和質量目標都能實現。”
新加坡文化、社區、青年和貿易與工業部部長陳國強(Alvin Tan)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強調了該國幾家公司在多個領域取得的進展,包括農業科技、零售、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他還詳述了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他說:“雖然物聯網的未來是光明的,但該行業需要解決一些現實世界的挑戰。最值得注意的是,缺乏標準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阻礙了各種來源的解決方案的集成,以解決復雜的任務。與此同時,隨著聯網設備被視為特別容易受到蓄意的外部干擾,網絡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擔憂也在增加。”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物聯網行業的潛在經濟價值仍然巨大。僅在新加坡,物聯網市場的價值預計將從2019年的6.43億美元增長到今年年底的11億美元。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面部識別技術的越來越多的采用、遠程工作實踐的激增和5G的廣泛部署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