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滲透率持續攀升,為更好地支撐新能源汽車推廣,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迫在眉睫。業內稱,充電耗費時間長的短板日益明顯,而換電模式有望更好地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愈發緊迫,相關產業或將迎來風口。
電動汽車換電模式是指利用集中型充電站對大量電池集中存儲、集中充電等,之后對電動汽車進行電池更換服務或者集電池的充電、物流調配、以及換電服務于一體。同傳統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在用車效率、補能時間、延長電池使用壽命、維護、降低電網負荷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為支持換電模式,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武漢、重慶、東莞、福建、四川等地近期出臺新能源車換電領域的政策,推動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2022年6月1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武漢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全市累計推廣換電新能源汽車18000輛,建成換電站100座;到2022年底,累計推廣各類換電新能源汽車7000輛;到2023年底,累計推廣各類換電新能源汽車18000輛。
5月10日,重慶市經信委制定印發《重慶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方案》,明確重點推動成渝地區換電網絡一體化,打通“成渝電走廊”,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區域換電設施接入電網配套,并予以相應補貼。同時,該市將圍繞車企換電技術研發、換電行業相關標準制定和電池監管等方面,完善配套政策并推動落實。
根據今年5月發布的《東莞市汽車能源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提出,將新增建設充換電設施10.8萬臺,到2025年充電設施累計建設總量達12萬臺。其中,新增私人車自用樁6.67萬個,實現車樁比1.2:1;新增社會公共充電樁2.84萬個,專用充電樁0.71萬個。
今年4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對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提出要求,其中要加快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科學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支持建設布局專用換電站,探索和推廣車電分離模式,探索出租、物流運輸等領域的共享換電模式。
同月,四川省出臺《“電動四川”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從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等方面提出了33條具體措施。2022年起,四川省(除特殊地區外)新增和更新車輛原則上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鼓勵有條件的市(州)積極探索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支持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工程、礦山等公共領域率先推進換電應用。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勢頭迅猛,成為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環衛、工程等交通領域綠色轉型的重要部分。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換電站數量達1406座,同比增長152%,預計2022年中國換電站數量將達1900座。
據說,浙江、廣東、上海、江蘇都已經超過100座。無疑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產業維持高景氣度,保有量迅速增長,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不斷擴大。更何況全國多地持續加碼,出臺新能源車換電產業政策,作為“新基建”系列,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將成為2022年投資建設重點領域,產業鏈有望迎來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