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疫情催生機器人細分賽道 服務機器人藍海市場已打開

時間:2022-04-07

來源:

導語:資本的涌入推動了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繁榮,而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又反過來吸引著資本的進入,正反饋之下,服務機器人賽道像滾雪球般急劇膨脹,且越發勢不可擋。

  依舊在反復,甚而可能長期共存的疫情,在重塑著機器人行業的格局,帶來了超乎想象的歷史機遇。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的話,肯定能發現,身邊各式各樣的服務機器人如雨后春筍般一起涌現:消毒的、送餐的、測溫的、清潔的、接待的、賣東西的……,宛如寒武紀后的“生物大爆發”一般,一瞬間幾乎讓人以為未來已來。

  資本市場也驗證了這一點,2019年國內服務機器人融資金額僅為54億元,到了2020年就暴增至186億元,而2021年融資金額更是達到了440億元,春江水暖鴨先知,未來無可捉摸,只有數字不會騙人。

  資本的涌入推動了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繁榮,而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又反過來吸引著資本的進入,正反饋之下,服務機器人賽道像滾雪球般急劇膨脹,且越發勢不可擋。

  因疫情爆發的各式服務機器人

  預防疫情擴散,最普遍的就是無接觸和及時消毒,于是在酒店、商場等各種重點場所,機器人紛紛上場,其中見得最多大概就是測溫機器人以及消殺機器人。

  當人員經過時,測溫機器人通過傳感器,僅需0.5秒即可快速顯示測溫結果,并精準播報,實現高效、零接觸且快速無感的體溫篩查,同時還能提醒佩戴口罩,如今在辦公樓、商場乃至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入口處,一臺測溫機器人幾乎是必備的。

  而消殺機器人同樣是剛需,想要用人工對各種場所實現多次、全面的消毒,明顯是不現實的,只有可以24小時工作的機器人可以做到,如今消殺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于地鐵、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醫院、商場、寫字樓、銀行、政府大廳、學校等多種場景。

  此外,無人配送同樣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在酒店、樓宇、餐廳等人員流動性較大的場所,無接觸配送成為最佳的選擇,同時還能降低人力與運營成本,因此,近兩年配送機器人發展迅速,此前云跡科技執行總裁林小俊透露,在2019年后,酒店機器人每年都有200%-300%的增速。

  在剛剛過去的冬奧會上,更是可以說進行了一場機器人秀,從開幕到閉幕整個過程,到處都有機器人的身影,引導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巡邏機器人、收銀機器人等等,冬奧會的順利舉辦,它們功不可沒。

  疫情催生出的機器人細分賽道

  不僅僅是上面那幾種機器人,疫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所催生出來,適合機器人的場景也數不勝數,就看你是否有足夠敏銳的眼光。

  冬奧會上,一款會泡咖啡的雙臂協作機器人“豹大白”,一躍成為“網紅機器人”,期間接待了多個國家的客戶,據其生產企業獵戶星空透露,包括意大利、日本、美國、泰國、印尼等在內的10個國家均簽訂了意向訂單。

  如今,還有全智能咖啡機器人24小時營業咖啡亭出現在街頭,平均50秒就能制作1杯,為夜歸的人員送上一杯溫暖的飲品。據介紹,這種咖啡亭的內外倉存在氣壓差,空氣只能由內向外單向流動,可以做到跟外界隔離,同時里面經過多重消毒殺菌,更加健康。

  近日,一臺擁有核算采樣的機器人測試成功,采樣者掃描個人二維碼完成身份信息登記,按下“開始”按鈕,機器人就能自行采樣,完成采集、收樣、封裝、保存、消殺一整套流程僅用42秒,據相關企業介紹,目前已陸續接到政府機關、疾控中心、高校等詢價購買、代理電話。

  最近上海疫情嚴重,多地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足不出戶,于是就有人大開腦洞,先是用機器人小車售賣蔬菜,居民掃碼付錢就能買菜,非常方便,還有為了提醒居民不要出門,連無人機都出動了,甚至還把喇叭綁在機器狗身上,讓它到處巡邏播放,不得不說只要敢想,機器人的作用就是無窮的。

  另外,四足機器人的配送功能也要被開發出來了,最近普渡機器人發布了一款四足配送機器人產品——D1.在頂上裝上了一個云臺配送盒,可以放入快遞、外賣等東西,對消費者來說,也算有了實際的用途,雖然目前尚未做到大規模落地,但這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應用場景。

  服務機器人的藍海市場已經打開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給服務機器人行業按下了加速鍵,使其陡然邁過了需要不短時間進行市場教育的階段,簡單粗暴的推到了所有人的眼前,而服務機器人在防疫中的表現,也第一次大規模的展現了自己替代一部分人工的可行性與有利性。

  當今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是,老齡化、用工成本上升、產業升級等歷史性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發生,機器替人將成為大勢所趨。而放眼國內,從中長期來看,中國人口與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將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催生出當下難以想象的龐大市場。

  一方面,中國老齡化在持續加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64億,占18.70%,已然進入老齡化社會了;而在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供應的缺口也在持續增大,2021年,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相比2010年,已經減少了4000多萬人,如今在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出現用工荒的新聞已屢見不鮮。

  另一方面,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在逐年增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高,202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54.5%,而第三產業內的教育、醫療、餐飲等服務行業的發展將有望拉動對于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量,促進服務機器人數量與質量的快速提升。

  可以預見,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餐飲、公共服務等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將迸發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而能否把握住機會,就看企業各自的能力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