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給服務機器人潑一盆冷水

時間:2022-03-29

來源:

導語:服務機器人徘徊在“有用”和“無用”之間。技術變革之快,總是超乎保守者的想象。

  大概始于2015年,各種服務機器人就如雨后春筍般集體涌現:帶輪的,帶屏幕的,帶手臂的,帶托盤的;會送餐的,會做粵菜的,會接待的,會做咖啡的……這些機器人們宛如一場智能時代的“物種大爆發”,恍惚間讓人誤以為“未來已來”。

  眾所周知,根據應用環境的不同,機器人可被粗略地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盡管在勞動力人口占比下降,人力成本不斷上揚,機器人單價日漸下調等合力作用下,幾年前開始中國就已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銷售市場,但在很多人看來,相較于已初步產業化的工業機器人,當前中國機器人創業的先機會發生在服務領域。

  數字也印證了這一點。

  服務機器人自有融資記錄以來,融資事件合計發生815起,融資金額近960億元。而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服務機器人賽道相關融資事件達113起,融資金額超440億元,已遠超往年融資金額。

  不過,盡管市場增速很快,但過去幾年,整個服務機器人產業仍然一直在規模化應用的邊緣反復試探。

  服務機器人奔走在現實與科幻之間,亦徘徊在“有用”和“無用”之間。科技媒體描繪的“機器人時代”,總在若隱若現,卻遲遲不來。

  這又是為什么?

  降本增效優勢不明顯

  簡單來說,就像我在《服務機器人,究竟是不是“剛需”》一文中所言:“每個行業在面對服務機器人時,都需要在真實需求,替代成本,智能程度,和大眾習慣等約束條件之間,覓得一個商業平衡,這讓其很難在短時間內規模化落地”。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僅為3%-5%。

  這也與人們的日常直覺相符,某種程度上,現階段的服務機器人更像是“吉祥物”,它們高調地游走在商場,餐廳,酒店,公司前臺等場景之間,給往來的客人增添一絲驚喜,卻也僅僅是驚喜。

  譬如在餐廳,送餐機器人恰似一株移動的花朵,供人觀賞,被人贊嘆,但大多數情況,最后給你送餐的,依舊是人,你期待的,也依舊是各種人性化服務,這意味著,越高級的餐廳,越排斥服務機器人。

  在商場電梯口,你肯定見過指引機器人,甚至“碰”過它,但除了為現實增加了一點科幻感,很多人都沒真正“用”過它,當人們想在商場尋找某個品牌時,還是更傾向于隨便找個人問問。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現階段服務機器人“降本增效”的優勢還不夠明顯。

  縱觀目前的機器人市場,功能完善的商用服務機器人售價在幾千至幾十萬元不等,采購后能夠正常服務約3至5年,部署成本略低于一二線城市人工成本,但并不顯著。

  根據億歐測算,在幾種主要場景中,清潔機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約為3.7-6.3萬元/月;終端配送機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約為0.6-2.4萬元/月;講解引導機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約為0.6-1.4萬元/月。

  至少在理論上,企業對服務機器人的最大用途就是降本增效,所以拋去鍍在機器人身上的營銷屬性不談,只要企業一旦覺得機器人比人工更省成本,就會為它們買單。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國際機器人聯盟的數據顯示,在全部專用服務機器人應用領域里,物流機器人是最大的增長引擎。因為物流幾乎是對“降本增效”最敏感的行業,無論是運輸,倉儲還是配送環節,整個物流產業鏈幾乎都正在被你所熟知的各種新技術加持。

  我相信未來幾年,這種增長也將發生在其他“效率為王”的領域,但其中是否包括商場,餐廳,酒店,前臺等需要更多“人性化”服務的領域,尚且存疑。

  落地的約束條件

  真正的問題是,除了像物流這種瘋狂追逐降本增效的領域,服務機器人若想在其他場景落地,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在我看來,唯有滿足一定約束條件,服務機器人才能確定性地為人類增進福祉,這些條件包括:1.場景相對封閉;2.服務流程標準化程度較高;3.不太計較成本。

  有人問了,現實中有這種場景?

  有,舉兩個例子。

  如你所知,服務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功勛卓著,它們臨危受命,被用來承擔遞送化驗單,送藥,送餐進隔離區,回收醫療垃圾等工作,既降低了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概率,也減輕了他們已經十分沉重的工作量。

  發現沒有?面對最封閉的場景,最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最無需計較成本的現實需求,服務機器人第一次真正成為英雄。

  再比如,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堪稱一場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從冬奧村到各比賽場館,巡檢防疫機器人,引導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消殺機器人……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向外界詮釋了在不太計較成本的條件下,服務機器人能夠達到的成就。

  但問題是,現實中又有多少滿足上述約束條件的場景呢?

  所以依我之見,倘若現在就斷言說服務機器人市場終會“爆發”,或許為時尚早。

  嗯,過去幾年,疫情和冬奧會等特殊場景的出現,讓波瀾不驚的服務機器人行業,蕩起了絢爛的浪花,我不知道它未來會有多高,很可能非常高,甚至掀起巨浪——比如很可能出現某種技術變量,讓未來服務機器人在商場和餐廳等各個場景都能降本增效,遍地開花。

  倘若真是這樣,那么希望我這篇文章潑的涼水,都能淹沒在未來服務機器人爆發的驚濤駭浪之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