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保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能源局、國家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12月底前完成)
智能制造行業推進工作如下: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財政部、稅務總局牽頭,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延續執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階段性穩就業政策。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牽頭,4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國防科工局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這相當于國家對企業創新給予大規模資金支持。(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牽頭,9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要落實好各類創新激勵政策,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壯大新動能。(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務院國資委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供給保障,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年內持續推進)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牽頭,年內持續推進)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年內持續推進)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年內持續推進)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提高應用能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積極利用外資:
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投資。優化外資促進服務,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加強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支持生物質能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強化交通和建筑節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發展綠色金融,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家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