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科技抗疫新時代,大族協作機器人提供“最強輔助”

時間:2022-03-22

來源:OFweek維科網

導語:人機協作,開啟未來的無限可能,無論傳統工業機器人?性能如何提升,其安全性與靈活性的掣肘,在不斷地印證著一個答案:那就是機器人或許永遠無法完全替代人工。尤其是對于情況各異的工業零件和設備,傳統工業機器人只能“望而卻步”,企業不得不又再次轉向人工生產。

從最開始對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眾志成城、井然有序。

協作機器人.jpg

被緊急喊下暫停鍵的我們,待在家中,守望驅散陰霾的明天。

接受召喚義不容辭的醫護人員——“大白”們,如勇士一般,沖鋒陷陣。

人機協作.png




不變的,是我們依然堅信,信念可抵春寒料峭。

人機協作.jpg

變的,是我們選擇裝上更科學更高效的武器,抵擋疫情的“倒春寒”。

這些“武器”是我們科學戰疫的重要底氣,戰疫的我們不再孤獨。因為,我們的身邊多了一個得力助手,那就是——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jpg

協作機器人,始于工業生產而遠不止于此

協作機器人的誕生與發展從如今來看,有著很強烈的工業色彩:

無論傳統工業機器人性能如何提升,其安全性與靈活性的掣肘,在不斷地印證著一個答案:那就是機器人或許永遠無法完全替代人工。尤其是對于情況各異的工業零件和設備,傳統工業機器人只能“望而卻步”,企業不得不又再次轉向人工生產。

協作機器人.jpg

能夠實現人機協作生產,大幅提升生產線靈活性的協作機器人就這么誕生了,并且這些年來,協作機器人在3C、汽車、金屬加工、半導體和新能源等多個領域受到了來自生產企業尋求智造轉型的青睞,行業發展規模多年來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

協作機器人.png

但協作機器人真的只能干這些活嗎?答案是,協作機器人技術的未來一定不止是在一畝三分地的工廠里,而是在更廣闊的天地里,為人民服務。

人機協作,開啟未來的無限可能

協作機器人.png

如果認為協作機器人只能應用于工業生產,那它的價值毫無疑問是被大大低估了。協作機器人體積小巧、靈活性強。它能為實現機器與人共生性發展——“1+1>2”提供“最強輔助”:在任何場合任何地點與人一起攜手工作,為人分擔“不想做的,做不了的,不愿 做的”。

人機協作.png

站在2022疫情“倒春寒”的當下,我們看見了“用機器人技術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存在,大族機器人聯合合作伙伴,推出了核酸檢測機器人以及無接觸配餐機器人,為我們走向戰疫最終勝利的未來,貢獻出強大的力量。

以無接觸配餐機器人為例,它為疫情之下不得不居住在隔離酒店內的人們送上了熱乎乎的盒飯:機器人采用激光SLAM導航的技術實現自主定位,自動避障,自主配餐,從而避免了人員接觸造成交叉感染。同層40盒鈑菜只需要約30分鐘就可以配送完成,還可一次管理兩層80個房間,1小時配送完成,用熱氣騰騰驅散疫情的冰涼。

工業機器人.png

隔離疫情,不隔離AI

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自2017年成立以來,大族機器人持續創新,不負使命。在加大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研發的同時,不斷拓展為人民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解決“卡脖子”問題、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課題上,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用AI守護愛,協作機器人與你“戰”在一起,

陰霾終將散去,勝利就在前方。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