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光伏行業因其突出的低碳環保屬性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傳統的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污染幾乎可忽略不計,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
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我國光伏產業成長迅速,規模化、集聚化效益凸顯成本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國光伏應用市場穩步增長,裝機量、發電量均不斷提高。
光伏發電穩步增長,產業鏈將加快布局。其中,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裝靈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納的優點,有利于解決我國發電與負荷不一致的問題,同時大幅降低傳輸損失,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并緩解電網的投資壓力。
據統計,2021年,我國分布式光伏年度新增規模約2900萬千瓦,歷史上首次突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50%,約占55%。同時,在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戶用光伏年度新增裝機規模繼2020年首次超過1000萬千瓦后,2021年首超2000萬千瓦,達到約2150萬千瓦,發展勢頭強勁。
在供應鏈端,總體保持安全穩定,全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50.5萬噸、227 GW、198 GW、182 GW,分別同比增長27.5%、40.6%、46.9%、46.1%。
光伏產業發展趨勢
1. 智能化趨勢不可阻擋。2021年以來我國智能光伏發展迅速。隨著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光伏產業加速融合,光伏產業的智能制造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初見成效,建筑、交通、農業等領域系統化解決方案推陳出新。
2. 光伏跨界融合趨勢明顯。水光互補、農光互補、漁光互補……近些年來光伏憑借光能的廣泛分布和光伏發電的應用靈活性愈發頻繁地進行跨界融合,形成光伏+制氫、光伏+5G通信、光伏+5G、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眾多應用模式。
3. 技術迭代升級速度加快。主流企業多晶硅指標持續提升,滿足N型電池需求,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技術加快進步;電池效率再創新高,量產P型PERC電池效率達23.1%,N型TOPCon電池實驗效率突破25.4%,HJT電池量產速度加快。
4.光儲結合促進發電綠色化。光儲的結合,能夠使光伏電站從電流源變身為電壓源,以光儲協同控制算法,實現虛擬慣量等同步機特性,光伏發電技術指標向火電靠攏,可儲可控,進一步增強電網。
國家政策支持 智能光伏產業有望進一步發展
2022年1月4日,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新增了智能光伏建筑、智慧光伏工業、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內容,并將整縣屋頂、公益性屋頂智能光伏建設納入鼓勵范圍,進一步明晰了分布式光伏應用場景,有利于我國分布式光伏的不斷普及。
為推動智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了傾斜。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2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加大光伏、風機、節能電機等裝備供給,實施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完善風電裝備產業鏈。
光伏產業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實現轉型升級
智能光伏的發展,有賴于能源、信息兩大領域的跨界融合與創新,未來光伏產業的信息化、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集成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