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汽車另一賽道,氫能源汽車的出路何在?

時間:2022-03-14

來源:

導語:伴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據統計2021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352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但隨之而來的也有續航、補能和環境問題。

  續航、補能成新能源汽車消費痛點

  《2021中國用戶新能源車消費決策和態度調研報告》顯示,續航、補能成為影響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種類大致歸為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鈷酸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鎳鈷錳酸鋰電池)等幾大門類。除此之外,氫燃料電池也逐漸步入新能源電池市場。

  氫燃料電池續航如何

  氫燃料電池在消費者關注的續航和補能問題上表現也有著亮眼的表現。據統計,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汽車續航能力通常在500km以上,近日寶馬發布了一款續航500km以上的氫燃料汽車,儲氫罐充滿僅需 3-4 分鐘。氫燃料電池續航時間長,補能快的優勢盡顯。

  傳統的新能源汽車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無法實現低溫環境下的快速啟動和補能。鋰電池依靠化學反應實現放電,溫度過低的狀態下電解液沒有了強流動性,續航縮減在所難免。此外冬季氣溫寒冷,開啟空調后,電池的續航能力自然有所下降。與一般的電動汽車低溫補能難不同,氫燃料電池能夠在低溫環境下快速啟動,低溫條件下也能實現快速補能。

  低碳環保,氫能源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長久以來,汽車帶來的碳排放問題十分突出。《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乘用車全產業鏈碳排放總量約為6.7億噸二氧化碳,其中74%的碳排放來自汽車的使用環節,26%的碳排放則來自上游產業鏈的制造環節。而氫燃料電池通過氫與氧的直接電化學反應發電,是電解水的逆過程,排放物質只有水,在汽車的使用環節上對環境十分友好。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走向

  北京冬奧會期間有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豐田、北汽集團、福田、宇通等企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積極參與冬奧會保障服務,同時冬奧會配備了30多個加氫站。雖然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尚未形成市場規模,但冬奧會的示范運營給了氫能源汽車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加氫站的運用也能加速氫能源電池汽車產業的市場化、規模化。

  事實上,已經有多家企業開始布局發展氫能源汽車產業鏈。寶馬此次推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氫能源汽車在未來發展的可行性。

  當然,氫能源汽車也有著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1. 氫氣的來源問題。氫氣的制取從電解水開始,耗費電能,產生氫氣,氫氣再發電過程中還會有能量損失。目前電解水系統的能量轉化率只有80%。

  2. 加氫站成本昂貴。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到2025年,我國計劃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5萬輛,建成加氫站至少300座。國內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運營的加氫站達到118座,但其中處于虧損狀態的超過70座,一方面在于加氫站的建設以及運營成本非常高,年運營成本就在200萬元以上;另一方面加氫站收入過于微薄,每公斤氫的毛利只有十幾元。

  3. 金屬鉑稀缺。在氫燃料電池發電的過程中會用到金屬鉑作為催化劑。而鉑的產量小且價格昂貴。

  氫能源汽車發展成本降低的關鍵還是在于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加速發展氫能利用產業,形成上下一體的商業化產業鏈及標準化部件迫在眉睫。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