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伺服系統第一股”星辰科技(832885)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快報,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352萬元,同比增13%。公司稱,報告期內航空航天、軍用伺服系統業績增長。
星辰科技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收1.42億元,同比增3.47%;歸母凈利潤4352萬元,同比增13.24%;扣非后利潤3584萬元,同比增7.74%。業績保持增長態勢是由于航空航天、軍用伺服系統的業績增長。另外由于公司2021年實施公開發行募資以及股權激勵,資產規模增加,總資產達4.7億元,較報告期初增長80.72%;凈資產3.74億元,較期初增長101.20%。
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憑借過硬的伺服產品,星辰科技歷經30年的發展,逐漸成為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細分龍頭。星辰科技是國內領先的軍品級伺服系統提供商,主要生產隨動控制總成、伺服驅動器、伺服電機等裝備自動化及智能化產品,與航天科工、中船集團、中國兵器、中國兵裝、中國電科、航天科技等集團及其下屬科研院所均建立合作。
具體項目而言,公司產品長期服務于“遠望”號系列遠洋測量船艦載雷達,“神舟”系列載人宇宙飛船、“嫦娥”工程、“天宮”工程,南極昆侖科學考察站的地面衛星通信雷達,為代號“921工程”的載人航天工程提供伺服系統。公司產品配套裝備參加了新世紀以來的歷次大閱兵。參與的科研項目多次獲得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廣西有關部門重大專項支持,并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在北交所上市后,星辰科技的融資能力有所增強,做大規模成為當務之急。星辰科技董事長呂虹介紹,伺服技術在不同應用市場是完全相通的。公司過去一直在軍用民用兩大戰線齊頭并進,以提高研發設備利用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實現技術快速升級迭代,未來公司將在民用市場繼續發力。
民品業務再出發
近幾年頗受市場熱捧的新能源汽車,星辰科技也早有涉獵。2006年5月,吉利汽車對星辰科技當時正在研發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非常感興趣,雙方簽署了合作意向協議。7個月后,星辰科技獨立開發出全套“油電混合電磁直耦引擎”。
2007年3月,吉利汽車與星辰科技合作,成立了桂林吉星電子平衡動力有限公司,啟動了混動汽車產業化項目。該項目獲得科技部立項。2008年4月,國內第一臺油電混動汽車成功上路。目前,“油電混合電磁直耦引擎”技術在一些高端車、專用車市場有較好的應用。
因為技術積淀較深,星辰科技在2021年底獲得了與高鐵行業龍頭公司合作的機會。公司擬與中國中車旗下子公司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等出資設立四川中車尚成電氣有限公司,其中星辰科技占注冊資本的35%。公司借此擴大伺服電機的產業規模,同時提升伺服驅動器的配套規模。
星辰科技進入風電市場的時間也較早,主要提供陸上風電用的風力發電槳控制器,下游客戶主要是上海電氣。公司正在開發海上風電技術,同時在開拓更多新客戶,相關掛機測試已經成功。
工業制造設備領域,星辰科技專注高端注塑機市場。2020年,公司重點開發了精密注塑機、高速注塑機領域的客戶,帶動了這方面收入的提升。
未來方向這樣走
星辰科技民品路線未來會朝什么方向走?星辰科技董事長呂虹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談到,以前公司生產的伺服產品以標準品居多,并不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未來發展方向是向定制化方向轉變。標準品與定制化互有優缺點,前者競爭激烈,且不能很好滿足客戶需求;后者雖然能滿足客戶需求,但開發成本高,價格往往很貴。星辰科技目前嘗試走一條中間路線,即技術模塊化。這個技術分成兩方面:一方面是底層完全通用的技術,有點類似CPU;另一方面是橫向拓展的應用層,這個擬采用定制化方式。目前,技術模塊化相關研發正在推進中。
星辰科技伺服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以其中的伺服電機為例,研發人員根據客戶需求,采用驅動器與電機匹配控制算法、抗退磁與力矩脈動抑制技術等核心技術設計出定轉子與磁路結構、繞組結構、定轉子結構以及整機結構,生產人員和質量控制人員按照生產計劃及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伺服電機零部件生產、組裝、總裝、調試、檢驗,使伺服電機具備響應速度快、運行精度高、抗退磁性能高、環境適應性強、可靠性高等預期性能。公司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平均為11.85%,最近三年產品平均毛利率達5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