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價值498億美元,半導體史上規模最大并購案塵埃落定!

時間:2022-02-17

來源:

導語:近日,美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巨頭AMD(超威半導體,NASDAQ:AMD)宣布以全股份交易方式,完成了對可編程芯片(FPGA)企業賽靈思(Xilinx)的收購。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2月14日,美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巨頭AMD(超威半導體,NASDAQ:AMD)宣布以全股份交易方式,完成了對可編程芯片(FPGA)企業賽靈思(Xilinx)的收購。


據悉,該收購交易早于2020年10月27日便對外宣布,最初交易估值為350億美元,伴隨著AMD股價的持續上漲,這一交易價值也在飆漲。截至美東時間2月14日收盤,AMD報收114.27美元/股,總市值達1370億美元,與最初宣布收購時的965.4億美元相較,市值增超400億美元。


但據路透社報道稱,雖然 AMD 并未公布具體數字,此次收購價值約為 498 億美元(約 3177.24 億元人民幣)。已然成為半導體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案。


交易終于“落槌”


“半導體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是個必然趨勢。”身在芯片產業中創業的楊豐林說,在此大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領域的整合、并購也頻頻展開,其中尤引關注的便是AMD對賽靈思的收購案。


記者了解到,由于AMD對賽靈思的收購也需要獲得美國、中國等主要市場監管部門的批準,故而耗時一年多。


原本AMD官方預計該交易會在去年底完成,結果推遲了2個多月,不過,相較英偉達此前對軟銀旗下Arm的收購計劃流產,AMD與賽靈思終究“牽手”成功。


“對賽靈思的收購,將一系列高度互補的產品、客戶和市場,以及差異化的IP和世界一流的人才匯集在一起。”在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蘇姿豐看來,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和鞏固AMD在高性能和自適應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


針對賽靈思在FPGA、自適應SoC以及人工智能引擎和軟件專業知識方面的能力,蘇姿豐予以肯定,她認為AMD經此賦能,會帶來“超強的高性能和自適應計算解決方案組合”,同時能幫助其在可預見的約1350億美元的云計算、邊緣計算和智能設備市場機遇中占據更大份額。


蘇姿豐將擔任合并后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賽靈思的所有業務將歸屬于新公司的自適應和嵌入式計算事業部(Adaptive and Embedded Computing Group),繼續由其原首席執行官Victor Peng領導。


加入AMD的Victor Peng也表示,兩家公司的結合,“將提供非常全面的自適應計算平臺組合,為廣泛的智能應用提供動力,從而加速我們定義計算新時代的能力。”他還強調,上述事業部仍會專注于核心市場,推動FPGA和自適應SoC及嵌入式產品路線圖。


本次收購對中國的影響


新數據猿科技報道稱,2021年1月,AMD和賽靈思就本次收購向中國遞交反壟斷申報。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審查后認為,交易對全球和中國境內CPU、GPU加速器、FPGA市場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


因此,中國并沒有直接批準這筆收購,而是要求合并雙方補充申報材料并延長審查期限。直到審查延長階段的最后一天,中方才批準這筆收購案,并通過設立批準附加限制性條件,從而確保AMD和賽靈思的合并之后不排斥、歧視中國市場,以及預防AMD將其CPU與賽靈思的FPGA進行捆綁銷售來壟斷市場。


疫情過后,中美博弈正在進入實質性階段。盡管全球都在應對半導體行業產能緊缺的問題,但新一波的半導體初創公司一直在悄悄地聚集大量風險投資,將其用于研發下一代芯片,這一現象在中國和美國尤其突出。


為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兩期募資總額約500億美元。在過去的六年中,中國一直在加大力度,利用財政激勵、知識產權和反壟斷標準來加快國內半導體自主研發的發展,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全球對半導體公司的風險投資在2021年的前三個月創造了26.4億美元的季度交易額紀錄,其中70%的資金用于中國公司。


但盡管中國投入巨大,想要在未來5到10年內擁有獨立的半導體制造能力幾乎不可能。


目前國內半導體公司和美國企業還有巨大差距。中國在核心芯片的自給率不足3%,先進制程的差距依然很大。以FPGA企業為例,目前國內已經有紫光同創、高云半導體、安路科技、京微齊力、復旦微電子和智多晶、AGM等一大波相對年輕的企業,但能夠覆蓋的主要是一些中低端的市場,在國內超過100億人民幣的FPGA市場中,國產市占率不到3%。


預計到2030年,中國芯片消費達全球40%


而中國數十家對標美國企業的GPU、CPU、DPU公司而言,無論是想做兼容生態,還是自建生態,五六年時間很難在市場份額上對英特爾、AMD、英偉達產生實質性影響。


但是,中國一直是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之一,預計到2030年,中國芯片消費量將達到全球的40%。從這個角度看,盡管國際巨頭不斷推動行業并購,對國內半導體行業造成壓力,但是國內芯片廠家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總的來說,此次成功收購讓AMD與英特爾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國際半導體行業的市場格局或將發生改變。也讓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挑戰與機遇并存,全球已經進入半導體發展的黃金階段,國內外企業將一同迎接科技繁榮時代的到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