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械表到電子式電能表,再到智能電表,對于廣大用戶來說,智能電表取代機械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用電繳費,實時查看用電情況,了解電量剩余狀況,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近年來,國外智能電表市場呈現出較快增長的態勢,智能電表的安裝速度慢于國內,大規模的全球性智能電網建設為智能電表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也為我國智能電表生產企業出口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條件。
隨著國內智能電表改造完成,國際市場成為國內電表企業掘金的重要目標。比如,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國家電網與沙特總包公司合計簽下沙特近千萬只智能電表改造項目。三星醫療電氣憑借產品優勢得到沙特總包公司的認可,獲得兩家客戶總計243萬只三相智能電表的供貨機會。
目前,三星電表已打入歐洲、美洲、非洲、亞洲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在持續發力過程中,公司跟著國網等大客戶,開拓海外有影響力、需求量大的大客戶,實現國際市場穩定發展。
當前,智能電表行業在國際上已經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全球包括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均在進行電能表的更新換代,以適應當前世界形勢的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資料顯示,預計2022年歐盟智能電表滲透率將達到83%,并在2025年達到100%;到2024年全球智能電表市場規模將超110億美元。表明海外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是電能表企業亟待開拓和投入的掘金“新藍海”。
隨著數字化智能電網建設作為國家電網戰略推進,智能電表將成為智能電網的重要感知終端。我國智能電表自2009年開始應用,已走過了12個年頭,實現了功能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目標,產品質量、運行穩定,基本實現了原材料及技術的國產化,并積極向海外市場“進軍”。
目前,我國智能電表產業是“走出去”最成功的產業之一。不僅占據了整個國內市場,而且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使用的電表也都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2019年12月19日,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簽署沙特智能電表項目,部署安裝500萬只智能電表,日前該項目已全面竣工。據了解,項目采用的計量主站系統、智能電表及配套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制造。
近年來,電力行業、智能電網的技術進步和高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電能計量市場的繁榮。我國是電能表生產大國,智能化電表等主要產品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技術標準,生產和研發能力也已經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的不同需求,而且價格優勢明顯,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隨著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國外智能電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電能表企業提供了新的業績增長點。面對不斷擴容的海外市場,電能表企業只有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提高電表的制造工藝和智能化水平,研發針對海外市場需求的智能電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