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傳感技術聯網安全以及傳感器網絡安全技術

時間:2021-09-10

來源:

導語:物聯網感知層的任務是實現智能感知外界信息的功能。對于感知層的技術威脅,一方 面可能占用了感知層的感知通道,導致感知層無法感知外界信息和收集數據,導致物聯網技術的信息傳遞中斷;另一方面,攻擊感知層可導致信息的傳遞出現時差,利用時差可以盜取他人信息,獲取網絡數據,從而導致信息的泄露。

  1)傳感技術及其聯網安全

  作為物聯網的基礎單元,傳感器在物聯網信息采集層面能否按設計要求完成它的使命,成為物聯網成功完成感知任務的關鍵。傳感器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支撐、應用的支撐和未來泛在網的支撐。傳感器感知物體的信息,RFID 賦予它電子編碼。傳感網到物聯網的演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階段表征。傳感技術利用傳感器和多跳自組織網絡,協作地感知、采集網絡覆蓋區域中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布給上層。由于傳感網絡本身具有無線鏈路比較脆弱,網絡拓撲動態變化,結點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能源有限,以及無線通信過程中易受干擾等特點,使得傳統的安全機制無法應用到傳感網絡中。

  2)傳感器網絡安全技術

  目前,傳感器網絡安全技術主要包括基本安全框架、密切分配、安全路由、入侵檢測和加密技術等。安全框架主要有SPIN (包含SNEP和uTESLA兩個安全協議)、TinySe.參數化跳頻、Lisp 和LEAP協議等;傳感器網絡的密的分配主要傾向于采用隨機預分配模型的密鑰分配方案;安全路由技術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加入容侵策略;入侵檢測技術常作為信息安全的第二道防線,主要包括被動監聽檢測和主動檢測兩大類。除上述安全保護技術外,由于物聯網結點資源有限,且為高密度冗余分布,不可能在每個結點上均運行一個全功能的入侵檢測系統(IDS),因此如何在傳感網中合理地分布IDS,還有待于進步研究。

  3)RFID相關安全

  如果說傳感技術是用來標識物體的動態屬性的,那么物聯網中采用RFID標簽則是對物體靜態屬性的標識,即構成物體感知的前提。RFID主要通過現代的近場通信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同時在保護傳輸速度的條件下進行自動識別,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從而保護網絡用戶的身份安全。另一方面在外界環境不穩定的現實條件下,需要保證物聯網的安全性可以通過傳感加密的防護方法,利用加密系統中密鑰技術的優勢,針對在感知層的傳感網,建立對應的加密密碼,保證了傳感的信息的隱私性。

  采用RFID技術的網絡涉及的主要安全問題有:①標簽本身的訪問缺陷,即任何用戶(授權的以及未授權的)都可以通過合法的閱讀器讀取RFID標簽,且標簽的可重寫性使標簽中數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得不到保證:②通信鏈路的安全;③移動RFID的安全,即這類安全主要涉及假冒和非授權服務訪問問題。目前,實現RFID安全性機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密碼機制方法以及二者結合的方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