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 Wolff介紹,2020年是交通行業的變革之年,新冠疫情重塑了交通行業的格局,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適應了居家辦公和遠程交流,日益頻繁的網購刺激了配送和物流的要求。2020年,中國的客運交通量縮減了45%,而郵政和快遞業務量增長了30%。2020年也是汽車行業的艱難之年,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汽車形勢,全球汽車市場遭受重創,銷量下降了13%,然而得益于疫情之后,社會經濟的快速復蘇,中國市場展現了強大的韌性,汽車銷量僅下降2%。
2020年還是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之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增加了41%,而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了130萬輛,保有量已經接近500萬輛,中國市場正從政策驅動型轉向市場驅動型,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刀片電池的上市、充電設施基礎網絡的開發、本土品牌的向上突破和電池即服務的模式發展共同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
“‘脫碳化’已成為電氣化、智能化和網聯化之外的又一個新的重大趨勢,未來中國汽車和交通行業仍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因此,碳排放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持續上升。”Christoph Wolff表示。
據其介紹,世界經濟論壇在去年發起了《循環汽車行動倡議》,旨在制定和實施全生命周期的“脫碳”策略,同時在整個汽車供應鏈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根據《循環汽車行動倡議》,目前一輛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在整個駕駛鏈上產生的二氧化碳為146克每公里每位乘客。按照平均每輛車載客數量以1.5人計算,采用類似的純電動汽車后,使用階段的尾氣排放和碳足跡將減少。
但與此同時,材料環節的碳排放將增加,因為電池的生產需要耗費更多資源,而通過電網去碳化,有望實現進一步減排,為了實現最后一階段的去碳化則需部署循環經濟的創新成果。例如零部件的再制造和可循環金屬和塑料的使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和出行市場,我們將繼續攜手和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關鍵利益相關者,共同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世界經濟論壇致力于促進全球公司合作,改善世界狀況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只要各地區和各行業攜手并肩,我們就能夠克服各種挑戰,實現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Christoph Wolff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