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觀眾在上海車展上觀看體驗搭載華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極狐阿爾法S智能純電轎車。
在安全員的監控下完全放手,汽車跟車、并線、轉彎、避讓行人,自如穿行在上海浦東新區的道路上……日前,一則名為“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的視頻刷屏。4月17日晚,搭載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Huawei Inside)版,在202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開幕前上市。華為的助力,讓極狐上市僅4天就收獲了上千份訂單。
不只是極狐,今年上海車展上,幾乎所有外資品牌、中國品牌車企都推出了量產智能電動汽車,極氪、嵐圖、智己、恒馳、高合、R汽車等20余個智能電動汽車新品牌,更是帶著今明兩年上市的主力車型登場。華為、大疆、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科技等近百家芯片、雷達、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聯網、高精地圖領軍企業,也紛紛推出量產產品和解決方案。本屆上海車展上,智能電動汽車第一次不再是概念,而是一款款可感知的量產產品。
用戶接受,技術成熟
智能電動汽車迎來爆發性增長
“按這個勢頭,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0萬輛,甚至站上250萬輛的臺階,都是有可能的。”在上海車展現場,不止一位業內專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示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43.3萬輛,同比增長3.1倍。
“一季度的良好數據,說明我國電動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睄箞D汽車科技公司首席品牌官雷新說,這為智能電動汽車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下半年交付的嵐圖FREE增程式電動SUV,趕上了好時候”。
雷新說的“好時候”,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售價20萬元以上智能電動汽車細分市場的爆發性增長。一季度,蔚來、小鵬、理想三大品牌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423%、487%和334.4%,蔚來更是率先跨越了累計生產10萬輛大關。
“這是市場藍海,空間很大?!闭勂鹗袌銮熬?,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楊曉東更為樂觀?!笆蹆r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中國每年的銷量有五六百萬輛,其中絕大多數是傳統車,許多將逐步被智能電動汽車替代?!?/span>
當然,決定演進速度的除了市場接受度,還有核心技術以及產業鏈的成熟度。“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400TOPS以上算力芯片等,過去大多是概念,如今已全部量產?!痹诨舜蟀胩鞎r間仔細參觀零部件展區之后,東風小康執行董事劉昌東感嘆,以智能語音交互、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輔助為代表的智能網聯技術,已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標配。
“到2022年底,全球至少有30款車型會前裝激光雷達,其中中國品牌占據了一半以上?!鄙钲阼D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胡小波說,這一進程比之前的預計提前了3年。而伴隨著市場擴容,激光雷達價格也會快速下降至單顆5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
本屆上海車展上,鐳神智能發布了車規級128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駕駛業務品牌“大疆車載”,業務覆蓋智能駕駛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速騰聚創則與斑馬智行、AutoX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力高級別自動駕駛平臺。小鵬與極狐的激光雷達全球首發前裝量產之爭,更助推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加速落地。
市場熱捧,企業看好
新一輪造車熱潮正在到來,眾多企業跨界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僅僅2分12秒,200個限量預售席位就全部售罄……4月19日,上汽與張江高科等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發布了首款豪華純電智能轎車智己L7的預售車型價格。盡管每輛40.88萬元的定價并不低,而且量產交付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但是,智己L7憑借其由12顆高清攝像頭、5顆毫米波雷達、2顆超聲波雷達組成的領先視覺感知解決方案,以及智能車載攝像系統等“黑科技”,還是受到了用戶追捧。
像智己汽車一樣吸引用戶關注的,還有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純電品牌極氪?;诩灾鏖_發的浩瀚智能進化架構,通過整合旗下研發資源,極氪在品牌發布當年就實現首款車型量產交付,足見吉利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高度重視。而全球首款采用7納米制程的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基于跨視覺融合算法平臺的全新“骨骼識別”技術、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的極充技術等,更是讓極氪品牌一發布就成為市場熱點。
“新興技術要素進入汽車行業以及能源使用方式的變化,正在催生汽車朝新技術方向的變化,同時會催生新汽車、新品牌?!遍L安汽車總裁王俊說,長安汽車將在“十四五”期間投入1500億元,打造三大純電平臺,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
順應智能電動化趨勢的也少不了外資品牌。上海車展上,梅賽德斯—EQ帶來了3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產品。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唐仕凱說,“梅賽德斯—奔馳積極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到2021年底,我們將在中國市場推出4款EQ純電車型,其中3款實現本土生產。”
下決心跨界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還有消費電子、信息通信、互聯網等行業領軍企業甚至地產大企業。3月30日,小米宣布10年投資100億美元,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用全資方式打造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此前,吉利與百度合資打造集度汽車,計劃5年投資500億元;吉利與富士康合資探索汽車代工新模式;宣稱“不造車、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分別與北汽、長安、廣汽聯合打造三個子品牌,并在自己的品牌旗艦店里銷售小康股份智能電動汽車SF5。
“政策支持、行業迭代、用戶接受,這三大因素更加堅定了大家踴躍加入這個行業的決心和信心。”集度汽車首席執行官夏一平說,當前最富挑戰也最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的變革,是人車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動駕駛的量產化,這是集度汽車關注的焦點。依托百度9年來在人工智能能力、自動駕駛算法的研發和積累,集度希望能推動汽車智能化的普及,讓用戶享受科技的紅利和更好的產品體驗。
取長補短,跨界融合,造車模式迎來了巨大變化
已先期投入400億元、與15位世界頂級造型設計師合作一次性開發9款車型,計劃在此后一年多時間里先后量產上市其中6款,3個生產基地正啟動試生產調試,自主研發的先進動力電池即將量產……本屆上海車展上,攜旗下恒馳品牌9款新車同臺亮相的恒大汽車,以其獨特的造車模式給業界帶來不小沖擊。
更讓業界感興趣的,是恒馳的“數字空間、車家合一”設想。恒大汽車常務副總裁何妙玲解釋說,“汽車正在成為人們的生活空間,所謂車家合一,就是充分挖掘恒大地產現有的資源優勢,打通智能汽車、智能家居與智能物業,為用戶創造智慧充電、無人自動泊車等創新應用場景。”
智己和極氪則不約而同拿出4.9%股份權益回饋用戶,將小米、蔚來基于“以用戶為中心”創新的粉絲經濟、用戶運營推向了一個全新維度。“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一定要尊重用戶的數據隱私和數據權益,這是我們推出用戶數據權益計劃的初衷?!敝羌浩囀紫瘓绦泄偈Y峻說,智己汽車購車用戶的日常行駛數據以及品牌共創數據,都可以轉化為水晶(積分)和原石,進而分享企業4.9%的股權收益。極氪則將4.9%的股份權益拿來支持共創,鼓勵用戶參與到極氪的發展中。
除了在拓展使用場景、強化用戶運營領域的取長補短、相互融合,跨界造車企業對前沿技術的大膽嘗試,也給傳統車企及其旗下孕育的新品牌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搭載1550納米、探測距離超過500米激光雷達,最高可達1000TOPS的超強算力芯片,可精準探測140米外可樂罐的4D成像雷達,智能駕駛方案,硬件可插可換可升級、軟件可買可賣可定義、電池可充可換可升級……明年量產的上汽R品牌全新智能電動車ES33,在技術的拓展上絲毫不亞于跨界造車企業。
“我們不只要做高科技的單優生,更要同時堅持自身規模、品質、安全的既有優勢,做雙優生。”楊曉東說,當前年輕消費者關注的“黑科技”,就像是一條斜率很高、指數型上升的曲線,而傳統車企占優的規模、品質、安全,就像是一條微微上揚的直線,“誰能最早到達二者的交會點,誰就可能在智能電動汽車競爭中勝出?!?/span>
角逐智能駕駛,本土供應商加速走向臺前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車將智能化功能作為標配,智能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在近幾年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苗圩副主任此前表示,2020年我國僅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就達到了15%。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25年全球聯網汽車數量將接近7400萬臺,其中中國的聯網汽車數量將達到2800萬輛。
因此放眼市場,當前無論整車廠、零部件企業,還是華為、百度、地平線這樣的新興技術提供商,都在大打智能化牌,以更好地參與未來競爭。“我們能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在這一波智能駕駛的浪潮當中,中國本土企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特別是對于場景的產品化解決方案更加落地。”蓋世汽車總裁周曉鶯女士說。
比如小鵬汽車,一直以來都很強調全棧自研,為此小鵬汽車從車輛端的視覺感知、傳感器融合、規劃、定位、決策、控制等,到云端數據運營所需的數據上傳、數據管理、分布式網絡訓練、數據采集與標注工具開發、軟件部署等方面,均進行了自主研發,形成數據和算法的全閉環。這一系列的研發成果,最終都體現在了NGP上面。
蔚來則堅持核心技術自研,比如智能駕駛的控制算法、底層軟件、域控制器、三目攝像頭等,據悉均為蔚來中國和北美團隊正向研發?;谶@些技術儲備,蔚來也推出了一套輔助駕駛系統——NOP,對于這套系統雖然蔚來定義為L2級,但據業內人士實測,其實已經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有條件的L3級的自動駕駛。
而傳統車企,諸如上汽、北汽、東風、吉利等,也在奮起直追,借助新一波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熱潮布局智能化新未來,上汽智己 L7、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嵐圖FREE、極氪001等的發布就是很好的說明。
除了車企的積極推動之外,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相關技術提供商的支持。例如博世,僅2020年其L2級自動駕駛功能就已在國內40多款車型上實現量產,博世駕駛員輔助系統業務營收因此同比增長了36%。大陸集團去年也有超過20款裝配了該公司ADAS產品的新車型在中國上市。
為更好地推動本土智能駕駛發展,在已有無錫創新與軟件開發中心、博世未來駕艙技術中心基礎上,博世今年初正式啟動了XC事業部,旨在統籌駕駛員輔助系統、自動駕駛、車身智控、智聯域控及交互感知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據蓋世汽車了解,該事業部在中國重點關注三大領域:自動駕駛域、信息娛樂域和車身智控域,其中由XC中國區主持開發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已于上海車展正式亮相,即將通過相關的客戶項目實現量產。
大陸集團也計劃在中國成立軟件與系統研發中心,并于明年將高級駕駛員輔助及自動駕駛系統獨立為“自動駕駛及出行”事業群,以推進相關的前瞻研發。不僅如此,此次上海車展上,大陸集團還宣布與地平線合作成立智能駕駛合資公司,面向中國本土以及全球整車廠商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ADAS和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解決方案。
外資零部件巨頭勢猛,本土玩家也不甘落后,特別是以華為、百度等為代表的新玩家,正引領越來越多的車企在智能汽車的打造過程中選擇“中國方案”。
比如北汽ARCFOX極狐在最新款阿爾法S的打造上,就選擇與華為合作,借助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升整體競爭力,華為也因此正式實現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落地。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今年還將有多款使用華為智能汽車部件的重磅車型上市,正式開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規模商用新征程。
回看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布局歷程,到現在不過短短兩年的時間,就成功構建了包括芯片、操作系統、傳感器、語音、地圖、云計算、大數據、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在內的全棧智能能力,實力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華為在很多業內人士心里已然是 “中國的博世”一般的存在。
百度Apollo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術路線,即“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包括智駕(AVP+ANP)、智艙(小度車載、智能座艙CDC、輕座艙等)、智圖(車載導航地圖、高精地圖)、智云(自動駕駛云、大數據云、汽車安全云)四個不同系列的產品線,可靈活定制組裝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開發需求。
為此百度還專門提出了“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的漸進式商業路徑,進展還不錯。據悉,僅此次上海車展,百度Apollo的合作車型就達到了65款,占據了車展的半壁江山,加上其他合作車型,目前市場上累計約有600多款車型搭載了Apollo汽車智能化產品。此前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將迎來量產高峰,每月會有一款新車上市,未來3-5年內預計前裝量產搭載量達到100萬臺。
地平線作為本土創企中的領頭羊,近兩年亦加速在智能駕駛領域跑馬圈地。憑借在AI芯片、算法及工具鏈等領域的持續積累,地平線以征程系列芯片為核心,成功構建了從ADAS到L4、L5以及智能座艙完整的芯片產品布局,成為了眾多車企和零部件企業角逐智能駕駛的重要合作伙伴。
單以本屆上海車展來說,就有東風嵐圖FREE、 江淮汽車思皓QX 、廣汽傳祺GS4 Plus、上汽大通MAXUS MIFA概念車4款新車相繼公布采用地平線征程2芯片,與此同時還有包括理想汽車、江汽集團、大陸集團、華陽、德賽西威、東軟睿馳、韋爾股份、亞太股份等在內的十多家整零企業宣布與地平線達成新的合作,充分顯示了對該公司的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三家企業也是今年上海車展上除博世以外僅有的三家敢于與整車廠同臺競技的技術供應商,而在此之前,提到車展上的技術供應商幾乎是唯博世、大陸、采埃孚等外資巨頭獨尊,能夠入駐整車館的零部件供應商也獨博世一家。但今年本土新興技術提供商憑借著更快速的技術迭代和商業化量產能力,儼然占據了車展C位,大有“趕超”甚至“引領”傳統零部件供應商之勢。
本土智能駕駛供應鏈的快速崛起,帶動中國智能汽車產業也隨之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目前L1、L2自動駕駛在國內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的普及,L3、L4也在逐漸進入量產階段?!霸诮窈髱啄觊g,我相信中國不僅將會是傳統ADAS市場,更將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在一些新概念的技術中,包括在物流、運輸領域,我認為中國都將是顛覆者和弄潮兒”。 大陸集團ADAS事業部全球負責人Frank Petznick甚至如是說,言語之間盡顯對中國智能汽車產業未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