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進步,加之疫情無接觸要求的催化,服務機器人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在服務機器人的行業里,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崗位,他們的職責是將機器人領進應用場景里,幫助它們順利地開展工作。一句話形容這一崗位最為貼切:機器人服務于人,他們則服務于機器人。近日,人社部發布了第四批新職業,其中就包括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
機器人的“經紀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也走進了大眾的視線。“它們沒有肺葉,不用呼吸,百毒不侵,做著重復而又重要的事。”看似是冰冷的機器,卻用稚嫩的話語、靈活的腳步,為患者及醫護人員帶來幫助和關懷,它們就是被“派遣”到全國各大醫院的各類服務機器人。
“小方”“小奇”“小雷”“小洪”“小昌”……這些根據服務場景而誕生的名字被頻頻喚起,在醫院里,它們不僅能在清潔、送藥和測溫等工作環節中顯著提升效率,彌補了普通醫院可能存在醫護人員不足、服務不到位的缺陷,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還滿足了患者部分社交需求,為患者提供疫情相關問答和醫療健康咨詢。
達闥科技的5G云端智能服務機器人Ginger就是它們的其中一名成員。王辰稱呼它為“最熟悉的搭檔”。
王辰是達闥的一名機器人交付工程師,在此次公布的新職業名單里,他的崗位有了一個新稱呼——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在機器服務人的大趨勢下,這是一個反過來服務機器人的崗位。
采訪他時,王辰正在公司里調試即將交付的一臺人形服務機器人,對這臺機器人的軟件版本配置、平臺賬號配置、現場功能調試、功能驗證等是最基本的調試步驟。在將它送到客戶面前時,王辰必須保證它的配置和功能一切完好。
王辰形容自己與機器人的關系,就是明星與經紀人的關系。前期與客戶對接,負責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反饋和應用方案制定;中期將機器人交付到客戶手中,檢測、調試機器人上崗;后期監測機器人的正常運營,這是作為機器人“經紀人”的三個階段性工作。
工作既有挑戰又有成就感
王辰與Ginger第一次見面是在2018年入職后不久,這是他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他,起初對這個今后要并肩工作的機器人搭檔很陌生。
更陌生的是,當時國內的服務機器人行業方興未艾,作為公司較早一批運營交付工程師,在交付方面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參考,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為了能夠高效、快速地完成交付任務,他把Ginger每一個環節都研究得十分透徹,在正式交付之前,總是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地演練,確保在客戶那里交付時,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陪伴Ginger工作的這三年間,他的這個機器人搭檔已經實現了三次硬件迭代,軟件升級頻率更是以周計算,這對于機器人交付工程師的要求便是:不間斷學習。
“快”是機器人行業的普遍工作節奏。讓王辰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去年大年初三,公司接到一批緊急訂單,云端智能機器人Ginger、Cloud Pepper、巡防機器人、安保機器人、清潔消毒機器人、運輸機器人等被分批次發往武漢。項目計劃3天完成設備交付,一周之內正式上線,整個交付過程僅僅用了6天。
王辰回憶,當時交付團隊中5名工程師組成特戰隊飛抵長沙后,連夜自駕車600km,在當晚通過黃岡到達武漢完成集結。特戰隊抵達武漢后并沒有立刻休息,而是繼續和團隊遠程會議,進一步細化的智能方艙整體交付方案,緊急補充物料和裝備,反復演練防護措施,并和方艙醫院的管理運營方緊急開展對接。
經過一周的部署,公司送去的云端智能機器人承擔起了當時武漢智能方艙醫院的服務重任:送餐送藥、清潔消毒、患者陪伴等任務都由它們完成,患者通過機器人得到了舒心的服務。
當天完成調試之后,Ginger和方艙醫院里的大爺大媽共同跳了一支舞蹈來慶祝,交付工程師也分不清護目鏡里的是汗水還是淚水。
行業薪資待遇比肩互聯網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各領域新生與消亡快速交替的現象愈加明顯。有的行業進入低谷,有的行業則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全民防疫過程中大放異彩的智能服務機器人顯然屬于后者。
王辰對此深有體會,入行三年來,他手中的項目數早已翻了三四倍,團隊每月經手交付的機器人多達上百臺。疫情帶動服務機器人需求增加,疫情期間,面對面服務大量減少,智能接待、無人配送、無人零售等需求增加,王辰告訴記者,消毒、安保、送貨等機器人,如今占到了較大比例的業務量。
記者了解到,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雖然并非研發線人才,但服務機器人更加重視人機交互體驗,要求機器人具備高效的反饋速度,也對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視覺感知、云計算等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要求,從業者需要掌握這些基礎知識,與此同時,與客戶的無障礙溝通、對應用場景的理解,以及對過往經驗的有效總結,也成了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的必備技能。
對于這樣一個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崗位,薪資自然成了吸引人才的首要條件。
“機器人與互聯網屬于兩大高速發展的趨勢性行業,在薪資待遇上,也不相上下。”優必選科技創始人CEO周劍認為,未來10年將是服務機器人發展黃金期,也是科技領域競爭焦點之一。“服務機器人是主動交互的載體,其交互方式和應用場景遠遠多于手機。正如蘋果手機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果未來服務機器人產業獲得很大發展的話,將會帶動人工智能、半導體、算法等很多行業的發展,將對科技、社會產生很大影響。”周劍表示。
一個產業快速發展,從業者往往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近日,人社部此次公布的第四批新職業中,將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列入其中,讓從業者看到了更廣闊的就業前景。
“在看到這一消息以后,我的第一個直觀感受就是,服務機器人從業者的舞臺會越來越大。據我所知,目前已有幾家行業龍頭企業,在參與制定相關的職業技術技能標準,這也是對于從業者的一種職業支持和保護。”王辰說。
來源:勞動觀察作者: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