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迪斯:電動出行時代,大眾將扮演更強大角色

時間:2021-03-18

來源:

導語:規模化在電動汽車時代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在燃油車時代的重要性”,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表示,各品牌電動車產品之間真正的差別在于,是否具有成本優勢,是否有高標準、高質量,以及全球規模,而這正是大眾的強項。“在電動汽車出行時代,我們將扮演同樣的角色,甚至更強大的角色。”

     “規模化在電動汽車時代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在燃油車時代的重要性”,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表示,各品牌電動車產品之間真正的差別在于,是否具有成本優勢,是否有高標準、高質量,以及全球規模,而這正是大眾的強項。“在電動汽車出行時代,我們將扮演同樣的角色,甚至更強大的角色。”

  “我們也有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希望(大眾在華新能源)市場份額能保持19%-20%。”馮思翰表示,“我們談論最多的、炙手可熱的新興企業可能賣的是4.5萬輛左右,而我們希望是幾百萬臺,這是數量級的區別。”

  無論是“Power Day”上公布未來十年電池及充電技術路線圖,還是在年度媒體溝通會上推出全新平臺化戰略,通過連續幾天的一系列活動,大眾汽車集團向外界清晰傳達出“向著領先的個人出行服務提供商加速轉型”的堅定信心和強大能力,彰顯“大象轉身”的華麗舞姿。

  尤其是作為汽車平臺領域一直以來的佼佼者,全面系統性地深化平臺化戰略,推動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車輛和服務均基于高度標準化技術,無疑將進一步發揮大眾的優勢,助力其在電動化和全面互聯時代繼續成為汽車行業的引領者。

  電動時代規模化更為重要

  “規模化在電動汽車時代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在燃油車時代的重要性,”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等中國媒體采訪時,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說。在他看來,各品牌電動車產品之間真正的差別在于,是否具有成本優勢,是否有高標準、高質量,以及全球規模,而這正是大眾的強項。

  大眾全新的平臺化戰略涵蓋硬件、軟件、電池和充電,以及出行服務四大方面。以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為例,今年基于該平臺打造的車型總產能將達到100萬輛,其也讓電動出行成為大眾的核心業務。明年,大眾還將推出基于PPE高端電動平臺打造的車型,2025年前后更將開始研發SSP可擴展化系統平臺。而剛剛公布的“標準電芯”,也將助力大眾降低30%-50%的電池成本。

  “通過提供強大、統一的平臺,集團旗下各品牌將得以釋放自身全部的潛力,并充分利用協同效應”,迪斯表示:“在電動汽車出行時代,我們將扮演同樣的角色,甚至更強大的角色。”

  軟件方面,迪斯更看重規模:“你的軟件能裝配到1000萬輛車中和能部署到10萬輛車中,這個效益完全不一樣。因為軟件是一筆固定的投資,更講究規模。”

  相比于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軟件也是大眾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對于初創企業來說,要走的路更長,他們需要有工廠、市場份額和快速的規模效應。而軟件則是我們必須加強的技術能力”,迪斯表示:“關于軟件的競賽仍在進行中,但我們必須要快,而且要加速。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集團內部有關車輛及移動出行服務的軟件開發占比從現有的10%提升到至少60%。”

  在華新能源份額目標19%-20%

  與此同時,大眾在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也正加快相關布局。

  電池方面,除了寧德時代,大眾正加強與國軒高科的合作。去年,大眾獲得國軒高科26%股份,成為其大股東。“我們正在和國軒高科密切商談,計劃布局標準電芯,確保我們的電池戰略得以實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介紹說:“去年年底,我們又認證了一家中國電池供應商A123,在未來兩年當中,他們也將向我們供應電池。”

  充電方面,大眾旗下合資公司開邁斯,至2025年將布設1.7萬個充電樁,充電功率從120千瓦至300千瓦,覆蓋中國絕大多數城市。產品方面,大眾ID.4車型即將迎來上市,未來大眾還將推出ID.6車型。而大眾安徽也將于2023年開始生產基于MEB平臺打造的新車型。

  此外,在軟件方面,大眾正通過逸駕智能科技持續發力,目前該公司已擁有接近1000名軟件工程師;尤其在自動駕駛方面,大眾預計在2023或2024年將具備強大技術實力。

  “對大眾汽車來說,中國已在全球樹立了在電動化領域發展的標桿,這一點從電動車型的銷量上就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馮思翰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將達到20%-25%左右,到2030年該比例有望提高到40%。

  “我們也有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希望(大眾在華新能源)市場份額能保持19%-20%。”馮思翰表示,“我們談論最多的、炙手可熱的新興企業可能賣的是4.5萬輛左右,而我們希望是幾百萬臺,這是數量級的區別。”

  “我們必須要加速,必須要更多地發揮中國的力量。我們必須和中國攜手并進,要確保在未來我們不會喪失在中國本土市場的優勢”,迪斯最后說:“2021年,我們將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逐步恢復,并進一步加快變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