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跨界不易 工業互聯之路還很長

時間:2020-07-2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業界對工業互聯網又誰主導有爭論,就是IT、OT、ICT誰來主導平臺的發展。這種爭論實際上意義不大,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三者相互合作,相互滲透。但是近20年來,IT企業與工控企業、制造業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在工業發展研發方面的系統發展效果不理想。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界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百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從發展的軌跡來看,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未來的趨勢,只是在當下對工業互聯網的定義、以及架構體系的認知,還有待進一步豐富。

今年的新基建7大板塊,工業互聯網獨占一份;兩會期間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7月10日,工信部引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0年工作計劃》。計劃提出了包括提升基礎設施能力、構建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突破核心技術標準、培育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等10任務類別,54項具體措施。

我們會發現,雖然工業互聯網這個詞很火,但是工業自動化行業內的人士很少提及。一方面,工業自動化涵蓋產品領域太多,PLC伺服系統、電機、編碼器、傳感器等等;另一方面,大多數工控企業就專注于一個領域,對于工業互聯網這種跨眾多學科的技術,且業內對此的認知還尚未完全透徹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去談論工業互聯網的技術以及發展的方向。

以國內某伺服驅動器廠商為例,當問及伺服產品如何應對未來萬物互聯、智能化需求時,該廠工程師干脆的說道:“我們做伺服驅動器目的就是更快、更精準、價格合理。至于要萬物互聯,我們在驅動器后面留個聯網的接口即可?!?/p>

關于工業互聯網的定義,這里不做過多贅述。事實上,長久以來,工業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由工業軟件、工業自動化企業在做。但是過去,工業與網絡的融合的發展,一直是相對滯后的。

研究人員指出:業界對工業互聯網又誰主導有爭論,就是IT、OT、ICT誰來主導平臺的發展。這種爭論實際上意義不大,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三者相互合作,相互滲透。這種跨學科的合作和滲透,真的很不容易。

工業軟件(CAD、CAE、PLM、MES等)是支撐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系統,這些中高端的工業軟件在國內有大量的市場份額。據統計,我國22各行業900套工業控制系統,主要由國外廠商提供。在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SCADA)、分布式控制系統(DCS)、過程控制系統(PCS)中國外產品分別占據了55.12%、53.78%及76.79%的份額,在大型可編程控制器(PLC)中則占據了94.34%的份額。深圳一家半導體封裝工程師坦言:東西用誰的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會不會哪天被禁止使用,這對我們的研發、生產是很關鍵的。

專家指出,國內中高端軟件發展滯后,除了IT企業自身原因之外,也說明近20年來,IT企業與工控企業、制造業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在工業發展研發方面的系統發展效果不理想。

至于為什么要發展工業互聯網技術?其實在國家層面的目的已經很明確,實現智能制造,為制造業換發新的活力。然而,僅實現裝備的高度自動化、數字化、車間的智能化,其實并不能保障智能工廠發揮作用。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機器人、移動互聯網和無線傳感器等為特征的車間智能裝備是不夠的,還需MES、ERP和工控等軟件的集成應用;特別是在市場營銷上,實現ERP與MES的有機集成,確保生產作業計劃的準確性和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為此,發展工業互聯網技術實屬不易,需要多方協同需要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集聚工業、互聯網、IT服務等多領域企業,積極探索若干樣板項目,在部分行業率先創新突破,形成市場化的示范引領機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