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藍牙測溫防疫手環
藍牙測溫防疫手環,智能醫療算法,測溫更加精準,實時體溫數據傳輸,監控體溫無死角,高溫預警機制,一旦體溫超過閾值,立即報警。距離感應,一旦超過設定距離,手環自動響應。智能APP加持,數據自動回傳到后臺。
2、智能LED燈帶
APP智能LED燈帶應用廣泛,LED智能燈帶方案可通過智能APP遠程實現顏色變幻、亮度調節、定時開關等功能,采用藍牙技術,支持多個通信協議。智能燈帶方案可定制開發。藍牙語音控制,擺地攤神器。
1、物聯網未來將解決醫療保健中的痛點
物聯網(IoT)是一個由互聯網連接的對象組成的網絡。物聯網技術可以連接到各種物品,包括醫院腕帶和醫療設備。這項技術可以在醫療保健行業中更快,更準確地收集數據,因此它有能力將醫療軟件開發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物聯網在醫療保健行業解決的痛點。
1.低效率
物聯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患者護理。這項技術最有效和廣泛使用的應用之一是醫院腕帶和醫療設備上的IoT連接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收集患者信息并將其發送到云,以便醫護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它。因為它減少了手動收集和輸入數據的需要,所以它使工作人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并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
2.醫療錯誤
醫護人員可以使用連接IoT的腕帶立即驗證患者的身份并避免混淆。他們還可以檢查過敏或其他重要的醫學信息。機器在記錄數據時不會打錯字,因此IoT技術是用于存儲和檢查患者數據的寶貴工具。
3.供應鏈管理
將物聯網傳感器連接到藥品和醫療用品上可以有效地解決假冒問題。。醫院可以檢查設備,以確保收到的庫存與制造商發出的庫存相同。即使在造假不是問題的情況下,,物聯網設備也可以改善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傳感器可以輕松一致地進行位置跟蹤,從而可以幫助專家找到簡化流程的機會。
4.運營成本
物聯網設備傳輸數據要比人工手動傳輸更快,更容易。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意味著降低運營成本。這也降低了數據輸入中代價高昂且耗時的錯誤的風險。物聯網使醫院能夠自動執行更多工作流程,以節省時間和金錢。
5.疾病管理
與物聯網相連的設備可以跟蹤心率、血壓、體溫、膽固醇和各種其他醫療細節。患者可以使用這些設備定期檢查他們的信息,以確保沒有任何問題。醫生還可以監視患者的狀況,并在必要時進行干預。獲得定期的健康更新有助于人們保持疾病管理的步伐。物聯網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甚至可以減少醫療干預的需求。
2、智能家居及位置追蹤應用需求帶動藍牙設備銷量大增
據SIG(藍牙技術聯盟)預計,到2020年,所謂的“可聽設備”的增長以及中國對智能家居的藍牙技術的普及,將使非計算相關的藍牙設備的銷售額增加到25億個。同時,預測包含藍牙的產品的總銷售額將達到46億美元。
在2010年,SIG推出了低功耗藍牙技術,該技術幫助藍牙成為新興的物聯網的個人局域網。這意味著由電池供電的設備可以夾在您的襪子或活動跟蹤器上,從而無需太多電源即可與手機進行通信。它還允許創建信標,該信標使用藍牙信號向附近的手機廣播消息。
低能耗的更新、信標的創建以及蘋果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采用都將藍牙推向了全新的市場,包括健身和聯網智能鎖。
幾年后,隨著5.0版本和5.1版本的發布,藍牙技術創建了兩個專為物聯網設計的新功能。首先是改進的信標和位置跟蹤,它分別通過允許信標廣播更多數據和提供更精細的定位功能來實現。第二個是使用藍牙無線電創建網狀網絡的能力,這增加了彈性并幫助藍牙與其他低功耗無線標準(例如Zigbee和Z-Wave)競爭。
SIG表示,到目前為止,藍牙網狀設備90%與照明有關。照明有望幫助將藍牙網狀結構推入智能家居,并在迅速發展的位置跟蹤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越來越多的燈光和照明裝置安裝了藍牙無線電,整體覆蓋范圍也將更大。尋找“丟失”的物品時,更大的覆蓋范圍可提供更大的粒度和更快的查找速度。因此,無論是諸如Tile之類的消費者追蹤器,還是為倉庫中的托盤設計的特殊產品,藍牙的普遍性助長了良性循環。
企業用于確定距離和通知以跟蹤新冠病毒COVID-19的位置跟蹤技術也在不斷增長。它是目前藍牙增長最快的應用案例。這很有意義,因為其他位置跟蹤技術可能會耗電(如GPS、Wi-Fi),只能在室外使用(GPS)或無法提供精確的位置(GPS和Wi-Fi)。
1、聽聽小知識-關于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安全性分析
鄭州23歲的小唐佩戴蘋果AirPods撥打電話時,突然右邊耳機爆炸,小唐被炸暈。10分鐘后,小唐清醒,感覺右半邊臉和耳朵特別疼,而且有明顯腫脹。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書來看,爆炸造成該小伙“右耳道前壁皮膚裂傷”,建議住院手術治療。
從網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于AirPods爆炸的新聞,由此引發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安全性分析。
過敏問題
現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續航時間越來越長,一些智能手環充一次電甚至可以用大半個月;而且出于健康監測、心率監測的原因,不少用戶都會長期佩戴智能手環,僅在充電時將其取下。
長時間佩戴不僅要求品牌在設計時采用更舒適、耐用的材質,也將過敏這一現象帶到了用戶面前:曾經的運動手環領導品牌Fitbit就遇到過手環過敏的問題。由于運動手環金屬扣部分被檢測出含有金屬鎳,導致一萬名用戶表示他們出現了過敏癥狀,Fitbit只好對這款腕帶進行召回,在面臨多次產品召回后,Fitbit也只好允許用戶全額退款,并重新設計后續產品,避免過敏現象再次發生。
漏電問題
對于漏電來說,重新設計似乎是唯一的決絕辦法了。在智能穿戴設備采用無線充電方案之前,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手表,通常只有兩種充電方式:要么設計一個數據線接口,要么使用專門的充電觸點。而LG早起的智能手表,就栽倒在充電觸點上。
因為充電觸點直接暴露在智能手表的背部,并與用戶手腕直接接觸,當用戶運動出汗時,這些觸點有可能會發生漏電現象。雖然LG嘗試通過軟件更新的方式改變充電觸點的激活策略,但金屬觸點在汗液的影響下依然會帶來電流通過的“酸爽”。
自燃問題
電池自燃、爆炸的問題:我們希望可穿戴設備盡可能的便攜,但也希望它們的待機時間盡可能得長。這對產品的電池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也只好壓縮產品部件的尺寸,為更大的電池留下空間。但這種越來越緊湊的設計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首先,越來越局促的內部空間意味著品牌無法在電池周圍留出安全距離,在產品跌落受到沖擊時,電池受損的幾率會更高。其次,越來越薄的外殼讓電池更容易受外界溫度影響,比如將AirPods放在電熱器附近時,AirPods內部溫度也將提升得更快,這些都提升了可穿戴設備自燃的幾率。
2、遠距離藍牙聽診器已實現,保障醫療從業者的安全
COVID-19大流行給醫生和護士使用傳統聽診器評估患者的心臟和肺部帶來了嚴重問題。為了保護患者和從業者國外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種3D打印的數字聽診器,使站立在50英尺外的患者的心臟和肺部能夠收聽。
數字聽診器直接連接到電話,然后將聲音從患者的肺部傳輸到藍牙耳塞。3D打印設計和附加的麥克風使連接智能手機成為可能,并使醫護人員可以遠程和數字方式收聽。他們還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序,可幫助通過iOS和Android上的藍牙將聽診器中的聲音連接到耳塞。通過電話,醫療保健從業人員可以通過藍牙實時聽見患者的心臟或肺部聲音。
1、Canalys:2020年Q1全球智能手表出貨1430萬
市調機構Canalys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肆虐,但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12%,達1430萬塊。從廠商排名上看,蘋果以36.3%的市場份額居首,出貨520萬塊;排名第二的是華為,出貨210萬塊,市占為14.9%;三星則以出貨110萬塊的成績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2.4%。
2、2020年第二季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2成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第二季營收年成長逾2成。其中,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受惠于5G手機AP、HPC和遠程辦公教學的CPU/GPU需求推升先進制程營收表現,加上成熟制程產品需求穩定,預計第二季營收年成長超過30%。不過分析指出,針對華為禁令的影響,考慮其他客戶包括AMD、聯發科、英偉達、高通等訂單已有規劃,應能減少勞動率下滑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