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基建”浪潮來襲,將會對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生什么影響?

時間:2020-06-1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新基建要建設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這些又能給機器人和制造業帶來什么新機遇呢?

  今年,在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催生下,以數字型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邁向了起跑線,準備助力經濟騰飛。它一端連接巨大的投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新基建在不斷尋找到新的增長點,來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如果說疫情是發力新基建的直接動因,廣闊市場空間就是新基建迅速發展的優勢條件,那么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就成為新基建時代到來的推手。

  新基建要建設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這些又能給機器人和制造業帶來什么新機遇呢?

  對于機器人來說,直接帶來新機會的就是5G的建設。新基建中反復強調5G技術,它的引入能實現信號傳輸速度從K級到M現在到G的大增速;而且,在整個數據量上實現了5倍以上的低時延,智能控制得到如此提升,能夠使機器人整體連接的能力迅速提升。依靠5G,機器人需要的關鍵支撐能力,比如數據量、速率和時延等因素,就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人工智能就已被列入“新基建”的核心板塊。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消毒殺菌機器人、AI測溫系統、智能配送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技術在醫院、社區等疫情防控關鍵節點發揮了積極作用,徹底打破了“人工智能僅是一門錦上添花的技術”的說法。今年,“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無疑讓人工智能更加備受矚目。

  近幾年,隨著用工資源的緊張和智能技術的成熟,許多服務行業場景開始調整人員結構,使用機器人提升生產效率。以協作機器人為例,結合混合現實技術(AR)的協作機器人將開創全新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操作人員可以在AR眼鏡上得到機器人的運行狀態數據,并對機器人進行操控,增加了機器人的使用友好度,降低了機器人操作門檻,更容易進入一些對機器人并不熟悉的服務行業,用機器人來標準化服務行業的質量。

  隨著新基建的提出,機器人將不再僅僅只是替代勞動力的工具,更多的是協助人提高效率的新物種,具備自主思考和自主決策的能力。

  新基建將為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提供更好市場機遇。新基建要建設創新基礎設施。主要建設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對于智能制造領域來說,面對新基建窗口期,也能看到巨大的機會。

  后疫情時代,對于自動化生產,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不斷創新知識沉淀和技術擴散的方式,正在打破原有的工業封閉技術體系和利益格局,重構工業全要素聯接、資源優化配置、產業融合創新協作的網狀價值生態。

  此外,工業互聯網的推出有助于打通產業生態跨行業供應鏈。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現代產業生態涉及行業越來越多,行業間信息孤島問題愈發突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供給生產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對接平臺,能夠有效打破各行業信息孤島,實現資源高效配置,解決工廠智能倉儲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新松智能物流系統能夠打通與供應商之間的數據聯結,供應鏈上下游信息透明化,各環節人員在手機、電腦等終端能夠實時查看物料信息與狀態,實現高效物聯和協同工作。

  總之,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從信息基礎設施看,取得跨越式發展和進步,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從融合基礎設施看,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從創新基礎設施看,有力支撐了科學技術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科學規劃,不斷探索監管方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活市場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進而帶動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融合升級發展,就一定能從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增強綜合國力,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積蓄新能量。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