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2020年6月1日,鴻海宣布將與凌華合資成立自主移動機器人公司,由鴻海持股51%,凌華持股49%,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營運。鴻海表示,此間公司將會整合即時資訊互連、自主系統排程與行動導航平臺等技術,強化自主機器人群集功能,滿足多元應用場域。
新公司將結合鴻海先進的機器人機電整合經驗與凌華的軟件技術優勢,優化軟硬件整合,強化自主機器人在群體互動時,所要求的即時決策,包含精準行動與動態管理,達到自主機器人之間的聯網溝通順暢無延遲,借以擴大自主機器人集群在不同場域的應用價值。
鴻海表示,與凌華進行這項合作,是集團落實“電動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屬于“三加三”公司發展戰略之一。(詳情請參考:鴻海加大對機器人投資,實現集團轉型升級)
在工廠自動化與智慧制造浪潮下,凌華不久前吸引了友達入股后又與鴻海設立合資公司,通過與業界強者攜手,凌華希望能將機器人操作系統(ROS)及數據分發服務DDS(Datas Distribution Software)的應用市場,在不同產業實際環境中展開。
因此,凌華與鴻海的合資企業,雖然初期會以AMR為主要發展項目,不過,由于ROS與DDS可以應用的產業范圍相當廣泛,未來也不排除會將相關技術應用在包括自駕車等其他不同產業領域中。
業內人士認為,凌華自2015年底并購英國軟體公司PrismTech,取得DDS相關技術,隨后投入ROS發展,并在2019年時正式成為Open Robotics所主持的ROS 2技術指導委員會(TSC)成員之一。雖然在技術上不斷推進,不過對于將這些先進技術導入實際領域中應用,凌華的資源有限,難免在發展上會容易出現力猶未逮的情況。通過與鴻海等產業界龍頭的合作,對于技術推廣能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凌華還制定了遠大計劃,打算在2025年成功研發至少200種智能機器人創新產品,建立臺灣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另外,在AMR的發展與應用上,隨著智能制造的概念逐漸落實,未來的產線可能會需要隨時因應需求而進行調整,因此對能自主移動的機器人需求自然會增加。目前AMR基本上可以視為是無人搬運車(AGV)的進一步升級;而在AGV的發展,目前不論是軌道式或感應式,在全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中已經是必備的要件。
但面對下一世代智造中的需求,AMR在移動上也必須要更智慧,所以應用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的技術,讓AMR在隨時可能變化的產線環境里,也能精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自然會成為解決方案之一。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透露,目前鴻海在AMR方面有所進展,再加上機器人原本也在鴻海3+3的產業發展規劃中。所以,怎樣能讓AMR在發展上得以快速到位,自然也成了鴻海尋求外在伙伴的另一因素。
由于凌華擁有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軍工、航空、金融、交通控制等許多要求高精密度、穩定性、即時性與安全性的系統中的DDS技術,而且目前DDS也已經成為ROS 2的通訊核心,鴻海與凌華合作,可以快速獲得第一手的相關技術支援,不僅是對AMR的發展將帶來幫助,隨著ROS 2在既有的應用產業之外,也逐漸跨足無人車、無人機與智慧家庭等產品領域中,能否進一步與鴻海其他的產業面向相結合,也是充滿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