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近百億
截至5月中旬,碧桂園下屬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186項,已經獲得授權419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目前,博智林機器人已投入近百億元,組建了3400多人的研發團隊,在研建筑機器人54款,有37多款機器人投放工地測試應用。
點評:從投入的規模來看,不管是資金還是人員,不可否認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的決心。
如果僅從數據上來看,博智林可以“秒殺”國內眾多機器人企業。但從產出來看,我們除了看到幾千項知識產權專利外,尚未看到成熟的產品落地。
行業內人士不禁提出一個問題:“建筑機器人是否是偽命題”,年初之時碧桂園內部就被曝出人員大調整,一度讓人遐想連篇,此時想到一句歌詞“真理在荒謬被證實以前,都只是暗室里的裝飾,只有眼前亮起來了以后,才有機會彰顯它的價值。”
一個地產公司去做機器人會讓人覺得不務正業,甚至懷疑其“動機不純”,但反觀國內某些機器人大戶,以機器人為抓手全國到處圈地,如何定義此兩種行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似乎誰也沒有比誰更“高尚”。
2、歐鐳激光獲得美大型機器人公司訂單
近日,巨星科技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歐鐳激光獲得來自美國某大型機器人(大腦)系統公司的重要訂單,訂單標的為小型激光雷達(Mini LiDAR),訂單數量為1000臺,訂單金額不超過100萬美元。本次訂單是該公司深耕激光雷達產品多年后取得的重大突破。
點評:通過財報數據可知,2019年歐鐳激光營收1657.27萬元,凈利潤-1164.61萬元,雖規模基數尚小,但增長明顯,營收增速超160%,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激光雷達領域,獲得海外頭部企業的訂單無疑將為自身形成較好的品牌背書。
3、大昌華嘉與德馬泰克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大昌華嘉與德馬泰克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推動其在中國市場的內部物流系統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訂單執行效率。大昌華嘉將為德馬泰克的自動化系統提供市場,銷售和工程解決方案等服務。
點評:智能倉儲市場過去一直是國際巨頭主導的領域,尤其是在較大型的項目方面,國際巨頭具備較強的技術和經驗優勢。
近年來,國產廠商快速成長,同時下游行業不斷分化與裂變,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與需求,受到宏觀環境與疫情蔓延的疊加影響,對于各智能倉儲設備商而言,最大的壓力來自于需求萎縮,市場的拓展與開拓變得尤為重要。
德馬泰克這樣的巨頭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尋求外部資源方的合作,幫助自身快速拓展市場,相比之下,似乎國產廠商更傾向“事必躬親”,不可避免的會錯失一些機遇。
4、擎朗智能機器人在日本醫院上崗
據悉,日本正積極學習中國之前的抗疫經驗,在指定醫療機構啟用無接觸式配送機器人。日本赤穗市民病院目前正在使用名為“PEANUT”的送餐機器人就是由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它能協助醫護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包括膳食、藥品、物品等配送。
點評:當抗疫進入常態化,機器人的應用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有人擔心疫情結束之后,機器人會不會“被”退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機器人在醫院、酒店、餐廳等場景的應用只增不減。
可謂悲觀者也未必正確,樂觀者卻往往成功。
5、菜鳥驛站無人車送快遞在多地上線
5月21日消息,隨著618臨近,菜鳥驛站已在全國多地上線無人車送快遞,包括杭州、成都、上海、天津等地。部分小區居民、高校師生已用上無人車新服務。包裹到小區后,用戶使用手機淘寶等,可以隨時預約方便的上門時間。
點評:無人配送時代已悄然來臨。快遞小哥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