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千】相比于國產控制器和伺服電機近年來的飛速發展,似乎國產RV減速機的發展顯得不盡人意。
“直道追趕”的RV減速機
這是因為控制器、伺服電機多多少少都會帶有一些軟件算法的屬性,作為軟件人才產出大國,采用“彎道超車”的方式是存在可能的,但是對于RV減速機這種對基礎材料和理論科學有著嚴格要求的行業來講,彎道超車并不好用。
“RV減速機行業不存在‘彎道超車’,只存在‘直道追趕’。這是一個重資產、重資質的行業,重資產是指行業投入大,回報周期較長,而重資質則是看重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淀。” G20-智能制造峰會成員企業寧波中大力德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大力德”)董事長岑國建表示。
2015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現了一股爆發勢頭,當時的機器人價格非常高,很多沒有技術積累的企業紛紛進入產業鏈,尤其是成本占比較高的RV減速機行業,采用低價競爭的策略,試圖從外資企業手中搶下一片市場。
但減速機作為機械設備的重要驅動部件,在產品設計、工藝技術方面有很高的技術門檻,對于產品的設計水平、加工精度、運行平穩性要求非常高。
所以從2017年開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原因加上外資巨頭適時的降價政策讓這些RV減速機生產廠家陷入破產邊緣,陸陸續續停止生產。
“RV減速機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設備的投資門檻極高。中大力德十分重視設備投入,公司生產行星減速器、無刷電機的車間廣泛采用國外進口設備。公司目前擁有進口加工、檢測設備300余臺,這為RV減速器的生產檢測提供設備保障。”所以,高投入、高門檻是這個行業的先決條件,根本不適合賺快錢。
岑國建用“先行者”和“挑戰者”的關系來形容國產與外資的關系,外資品牌是行業的先行者,國內廠家則是挑戰者。“從歷史的角度看,‘先行者’面臨著先天性的懲罰,即先行者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優勢。日本人花了30多年設計推廣的RV減速器,我們中大力德花了7年時間就能迅速逼近。”
從純技術角度來看,國內的材料及熱處理工藝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經在不斷縮小。國內廠家最主要的差距是在于經驗的積累,包括設計經驗、生產制造經驗以及市場銷售經驗等。“同時還有一些需要時間來沉淀的細節,例如產品的一致性和精度的保持性上,我們還是有所欠缺。”岑國建表示。
國產應該看清差距,但更不能妄自菲薄。“我認為,隨著國內RV減速器市場的不斷擴大,國內廠家與國外廠家分庭抗禮的時代并不遠。但是要反超,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追趕是因為有一個目標可以去借鑒,但是一旦完全自己去創新,就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但是由于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那么在國內主場,貨期、售后、反應時間就是國產RV減速器廠家的天然優勢。所以說,很有挑戰,但并不是不可能。
國產RV減速機大多是RV-E(中實)、RV-C(中空)、RV-N(中實)等,這些都是參照國外已有產品的系列進行劃分的。從眼前來看,現有型號可以滿足機器人市場需求。但是,從長遠角度,國產RV減速機不必一直跟隨國外品牌,完全可以自主創新。
岑國建認為:“特別是中國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應用種類層出不窮,這些都為國產RV減速器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國產RV廠家應抓住時代機遇,勇于創新,不斷開拓,爭取早日引領RV減速機行業發展。”
“經歷過這場疫情,在RV減速機行業之外,我又多了一些新的體會。我的企業能在這場戰役中做些什么,這不只是社會責任感的問題,更是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下去的一種價值觀。”岑國建表示。
“當我們了解到各種防護物資尤其是口罩緊缺,但是口罩機受減速器的15天交期限制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的機會來了。如果能把減速機的交期提前7天,將會給正在研制口罩機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帶來改觀。”
據了解,中大力德的物流團隊春節期間一直在加班,將庫存中的數萬臺減速電機進行調劑,優先保證全國口罩生產線的配套需求。同時,中大力德自復工起,工人就加班加點生產,最大程度保障產品供應需求。
為了保證廣東口罩自動化生產線的研發生產進度,早在2月19號,中大力德就裝滿一輛集裝箱車的減速電機,專車發往廣東。
作為減速電機行業里的老兵,這種口罩機用的減速電機中大力德2000年就開始生產了。“這種系列的減速電機,由于疫情的影響,需求突增。”岑國建表示。
“所以我們加大了這幾個規格的模具、夾具投入,同時由于疫情緊張,所以優先考慮口罩設備訂單,加班加點來滿足市場需求,現在的產能已經恢復正常。”口罩機所用的減速電機只是中大力德所有產品中的一小部分,對于中大力德來說,在減速機行業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地位,讓工業機器人國產化之路更快、更穩,不只是關乎企業生存的問題,更是中國智能制造順利實現的強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