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新發展,“人機合一”缺一不可

時間:2020-05-26

來源:勞動觀察 羅菁

導語:對企業而言,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是“人機合一”,缺一不可。再先進強大的機器,也要人來操作,哪怕“無人工廠”里,空無一人的生產線背后,照樣是大量的技術員隊伍。

  技術革命的每一次升級,意味著更高效率的生產力,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收益,這是大勢所趨。當前,AI技術成為了不少行業和企業追逐的對象。

  不過,一種潛在的“趨勢”值得引發警惕,有些企業只注重設備更新,崗位降薪、隨意解聘職工者并不鮮見,并“理直氣壯”地稱其為“產業升級”。購買設備舍得投入,對勞動者提出的崗位培訓、技能轉型要求視而不見;硬件花錢“大手大腳”,職工素質提升“縮手縮腳”;生產線前腳“迎進門”,老職工后腳“送出門”。

  企業重視新技術的發展,無可厚非,但若是只熱衷于“機器”,忽視了以“人”為本,那可就是本末倒置了。

  人工智能四字,排名第一的始終是“人”。人工智能最大的貢獻,是將勞動者從重體力活中解放出來,讓人不再重復同樣的動作,而要做更有價值和智慧的工作。

  對企業而言,提高生產力的關鍵,是“人機合一”,缺一不可。再先進強大的機器,也要人來操作,哪怕“無人工廠”里,空無一人的生產線背后,照樣是大量的技術員隊伍。

  對企業來說,讓“人”讓位于智能,只能是“眼光短淺”。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對少數傳統重復性強的操作崗位具有非常大的替代性。

  但是,大多數崗位上的勞動者,恰恰是新崗位上佳的“接力者”,而不是淘汰對象。試想,還會有別的人比他們更為熟悉這一工種嗎?只需要進行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素質,促使他們“轉型升技”,就能迅速上手。而將本企業的職工隨意“掃地出門”,相當于給競爭對手送去了大量后備對象,頗為不明智。

  對企業來說,不尊重“人”而“崇拜”機器,很難長久生存。

  一個想要持續發展、良性進步的企業,不會“熱”了機器“冷”了人。全球企業辦公室主任喬治卡爾曾經說過一句話:商業不是短期的,短期利益只會帶來短命商業,低酬勞的勞動力沒有持續發展的潛力,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在于滋養員工,這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有助于打造全球品牌。

  只有穩定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尊重和實現勞動者的權益,才能夠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激發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和工作的積極性,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盡的動力。就以疫情當下來說,職工危中尋機、與企業共進退,救活了不少瀕臨倒閉的企業;而一旦企業只有機器,就算它們再“聰明”,也難以化危為機,只能變賣了事。

  來源:勞動觀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