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業面臨供應鏈中斷壓力
一名技術主管告訴ISM:“新冠疫情正在給電子行業帶來嚴重破壞。”企業推遲投產導致交貨時間拉長,限制和價格上漲。如果中國的生產不盡快恢復到此前的水平,對雙重來源的美國來說,將面臨十分嚴峻的供貨壓力。”
支持PMI的5個子指數中,有3個在2月份出現了下跌,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新訂單為49.8%,比1月降低2.2%,產量為50.3%,比1月降低4%。另外,與1月相比,積壓訂單增加了4.6%,達到50.3%;就業增長了0.3%,為46.9%;供應商交貨量增長了4.4%,達到57.3%。
ISM制造業調查委員會主席TimFiore表示,總體而言,PMI維持在50.1%,表明2月的制造業活動與1月持平,支撐美國經濟的主要行業(包括電子行業和化學行業)的表現大致相同。不過,自2020年1月以來,各類指數、制造商評論和企業經營情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涉及新冠疫情相關的評論從1月的2%躍升至2月的43%。Fiore表示,其中約有20%來自已經遇到供應鏈問題的制造商,剩余的來自已經預見供應問題的公司。在1-2月期間,對經濟持樂觀態度的高管人數下降了一半。
與1月相比,2月美國的各項指數有了更大的變化。其中,進口指數下降了8.7%,僅為42.6%,是過去較長時間里的最低水平;庫存量下降了2.3%,為46.5%;物價上漲下降了7.4%,為45.9%;新出口訂單下降了2.1%,為51.2%。
Fiore認為:“這表明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BOM單受到了什么影響,他們需要保留多少庫存——盡管我們也看到了價格暴跌的趨勢。有庫存的人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產品,這是受經濟驅動所致。2月份,客戶的庫存狀況惡化,但生產暫時無法跟上步伐,因此合乎邏輯的結論是,他們沒有生產產品所需的全部材料,所以只能交付利用現有資源制造出來的產品。”
他補充說,制造業正面臨一些限制,即不能及時獲得所需的材料,這是一個不祥之兆。進口量已經很低了,ISM注意到情況正變得越來越糟糕。(供應商交貨量和庫存指數直接計入PMI;進口指數則不計入。)
“PMI仍在擴張區間,但處于疲軟狀態,”Fiore還說道,“需求大幅度下滑,盡管新出口的訂單有所增加,但新訂單指數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客戶的庫存指數也在‘過低’的狀態,積壓訂單指數幾個月來首次出現正增長,只是速度緩慢。”
“此前,ISM預測,直到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美國工廠指數將在50%左右徘徊,現在我們不這樣認為了。”Fiore表示。
IHSMarkit發布的另一項數據顯示,美國制造業PMI跌至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1月的51.9%相比,2月的PMI降為50.7%。
問題要嚴重得多
在“觀望”期過后,經濟學家正在評估COVID-19所帶來的影響。紐黑文大學教授PatrickGourley博士認為,隨著新冠疫情從區域流行轉變為全球流行,供應鏈遇到的難題將成倍增長。盡管有人擔心COVID-19會傳播到幾十個國家,但目前中國仍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考慮到中國扮演著世界生產者的角色,即使該病毒主要被控制在中國境內,許多行業仍會面臨風險。
他透露,真正的問題要嚴重得多。“中國不僅是許多終端產品的組裝國,而且還是許多半成品的生產方,這些半成品銷往其他國家,再經由其他國家流入美國。對許多美國公司而言,他們的生產過程是由承包商和分包商組成的不透明網絡。更確切地說,從頭到尾參與生產過程的人,可能要涉及四個國家和十幾家公司。”
古典經濟學家RobertGenetski在上周的ERA執行會議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已經成為一種經濟威脅。“投資者很害怕,醫生也很害怕,我們最近看到在中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的感染人數急劇增加。”他也補充表示,80%至90%的感染者可以康復,并且死亡人數比例也很低。“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似乎正在控制住局面。但現在更迫切的問題是,中國的業務要中斷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