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瑞松科技”,股票代碼“688090”。
瑞松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涵蓋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設計、制造、應用和銷售服務,為客戶提供成套柔性自動化、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其客戶廣泛分布于汽車、摩托車、電梯、造船、海洋工程、機械和3C電子等各個領域。
科創板是國家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的重大舉措,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瑞松科技此次正式登陸科創板,無疑是其實力的體現,那么這家企業都有哪些硬核實力呢?
在技術創新上,瑞松科技堅持自主研發,據其招股說明書表明,瑞松科技至今收獲核心技術成果并應用于市場共17項,同時,從前期規劃到設計開發、制造、系統集成、調試均為獨立自主研發,在產線效能、自動化、數字化、智能柔性、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研發成果上,瑞松科技研發了國內領先的機器人攪拌摩擦焊裝備,并針對各類產品不同的接頭形式和結構特點,開發了動軸肩技術、靜軸肩技術和雙軸肩技術;白車身柔性高速智能化總拼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于國際知名品牌與自主品牌生產線,首次實現了全產線無人化生產。
在研發方向上,瑞松科技核心技術領域主要集中在機器人焊接、機器人自動化、汽車智能裝備、智能技術研究四大領域,具體表現為:
(1)從事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技術、智能化制造系統、全自動化智能車間系統、圖像視覺與智能控制、動態過程監控與物聯網技術的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應用于機械電子、精密裝配、精密注塑、精密連接及在線檢測等高端制造領域;
(2)從事機器人焊接技術、激光焊接、焊接自動化系統、金屬3D打印裝備、焊接智能化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設計和制造,提供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3)從事汽車裝備技術、汽車整車及部件機器人焊裝生產線、白車身柔性總拼焊接生產線、涂膠及搬運自動化系統的研發、設計、制造等;
(4)在智能技術研究領域,從機器人本體出發,通過視覺、激光、軟件等傳統技術,充分發揮系統集成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品牌優勢,積極向產業鏈上游各個行業拓展提供成熟系統集成及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在具體產線表現上,瑞松科技的實際應用表現突出。在廣汽豐田某最新項目中,瑞松科技通過采用生產節拍52 秒/臺的工業機器人160 多臺,運用全平臺柔性化生產等技術,實現超過95%的設備稼動率,完整實現豐田精益生產、全平臺柔性生產的理念,助力廣汽豐田成為豐田汽車全球典范工廠之一;為自主品牌廣汽傳祺汽車提供的某自動化生產線項目中,采用了機器人200 多臺,綜合運用了視覺引導、綜合伺服定位、柔性無源臺車、智能車型切換裝置、柔性滾邊、離線調試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全產線高度無人化生產,可滿足5 款車型共線生產并實現智能無縫切換,生產節拍45 秒/臺,達到國際領先節拍水平和車型切換速度;
在人才培養上,瑞松科技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進、發掘、培養、投入。瑞松科技擁有一支行業經驗極為豐富的成熟技術團隊,掌握了機器人高端智能焊接技術、機器人圖像視覺技術、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等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各項全面技術。技術團隊涵蓋了機器人及系統技術、焊接技術及機器人技術、焊接技術與材料、視覺和智能控制系統、機器人焊接技術應用、自動化系統和智能控制等行業資深專家學者。此外,還擁有一支優秀的機器人和智能技術專家顧問團隊,成員包括新西蘭專業工程師協會會士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專家。
在企業管理上,目前瑞松科技執行一套從自身條件出發,以智能技術研究院、汽車裝備事業部、機器人焊接與自動化事業部為主力,財務、采購、人力、行政等職能部門為協助的穩定完善管理體系。
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上,瑞松科技一方面堅持自主研發,不斷擴大研發投入、注重團隊建設,一方面清楚認識到中國機器人企業與國際先進機器人企業存在的差距,堅持利用國際合作促進自身成長。瑞松科技不僅與國際品牌進行深度合作、引進和轉化國際先進技術,同時將從國際上學習到的經驗、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
例如瑞松科技旗下的中德合資子公司廣州瑞松威爾斯通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就是與德國IBG工業聯合集團共同合作的平臺,致力開拓高端焊接與智能制造裝備技術與市場。瑞松科技還分別與德國博世力士樂結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針對相關技術及產品共同開發和合作。據了解,瑞松科技未來還將繼續尋求更多國際合作,借助國際平臺持續提升企業技術水平。
在地區發展上,2018年年底,瑞松科技牽頭之一組建了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瑞松科技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以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托,以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為主體,以大灣區為一體化協同合作平臺,聚研發能力、科技金融、開放生態、現代制造業等創新資源要素,建立大灣區智能制造的創新合作機制,助力產業升級。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創新資源的聚集和協同,打通技術研究和產業化之間的連接,落實國家創新驅動及科創發展戰略。
在產業合作上,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發展之舉是雙贏,智能制造新興技術為大灣區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而大灣區的政策傾向、產業優勢、資源平臺也將為瑞松科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得不說,瑞松科技在抓住發展機遇上,尤具前瞻性。
從行業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是近年來我國制造強國戰略明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深入實施,為進一步提升國家智能制造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中國制造業自動化、智能化完成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國家和地方政府推出多項促進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為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也為智能制造企業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從市場存量上來看,據數據表明,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平均密度為每萬名產業工人擁有機器人99臺,發達國家中德國是338臺,日本是327臺,美國是217臺,而中國是140臺,對比之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存在著巨大增長空間。另外作為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汽車產業,數據尤為值得關注。有研究機構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億輛,汽車保有量水平將全面超越美國。這些將為瑞松科技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未來可期!
在未來規劃上,據了解,瑞松科技基于對未來前景的預判,未來3至5年將以科創板上市為契機,通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研發和生產實力,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成為中國機器人與智能技術的領先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將為其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為其持續技術創新、擴大生產規模、搶占市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投資價值未來可期。
瑞松科技董事長孫志強認為:“無論哪種推動因素,對企業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滿足更多精細化、柔性化的應用需求以及新興領域的應用需求、如何實現制造業與物聯網信息技術、5G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等都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彼M一步總結:機器人產業競爭已由“硬”競爭轉向“軟”競爭,由已知領域應用轉向未知領域應用;顛覆式技術將會引發未知領域應用爆發性增長,衍生大量潛在新產業、新業態。
期待瑞松科技借助科創板,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