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業富聯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98.96億元,同比下降1.42%。但第三季度單季營收1093.88億元,環比第二季度單季增長21.02%,較第一季度增長36.53%。不難看出,第三季度回暖趨勢明顯。凈利潤方面,2019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1.85億元,同比增長4.39%。
工業互聯網內部改造成效顯著,銷售和管理費用大幅下降
根據報告,工業富聯2019年1-9月營業成本為2691.59億元,2018年同期營業成本為2719.16億元。總體上,營業成本有所減少。
從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上來看,費用減少尤其明顯。具體而言,2019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為12.41億,而2018年同期為15.23億。此外,管理費用2019年前三季度為25.36億元,而2018年同期為32.88億。
結合工業富聯以往財報不難看出,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下降顯著,主要原因是工業互聯網改造提高了管理效能,促進了費用降低。
根據Accenture預測,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為全球經濟總量帶來超過15萬億美元的增量。2015-2030年間,工業互聯網領域預計將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帶來約達1.8萬億美元的增長,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不同于消費領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除了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持之外,還需要基于豐厚工業知識,以及專業經驗形成的數據模型的運用。基于這一情況,工業富聯憑借在制造業積累的自動化技術和智能設備制造經驗,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
作為“工業互聯網第一股”,工業富聯上市一周年以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動作頻頻。不僅構建了基于傳感器、霧小腦、富士康工業云(FiiiCloud)與工業應用的四層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還通過工業人工智能建立了節能降耗、全程無憂的工廠環境。
研發投入上升,著力5G和工業互聯網研發
在研發層面,2019前三季度,工業富聯研發投入達65.93億元,同比增長8.26%。主要研發投入集中在5G、HPC、精密工具等智能制造領域的產品開發,以及工業互聯網對外賦能。
今年上半年,工業富聯已經完成了5G小基站、用戶設備、MIMO天線等5G發展初期關鍵技術的開發。在精密工具業務方面,開發了“基于霧小腦的智能鋼軌銑刀”。
并且,工業富聯依托過往在制造業的積淀,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通過平臺實現對外跨行業、跨領域賦能應用。具體來看,工業富聯將“三硬三軟”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基礎。其中,三硬是工具、材料、裝備;三軟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能、工業軟件。在此基礎上憑借工業5G等新興技術的助力,實現工廠全要素及上下游產業互聯互通。
據了解,工業富聯除了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進行布局之外,其在智慧城市上的布局也已經穩步開展,目前業務已拓展至上海、廣州、南寧、南京、唐山、西安等城市。可以說,工業富聯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為轉型目標,走出了既要獨善其身,也要兼濟天下的發展之路。
董事長李軍旗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工業富聯的轉型,既要仰望星空,堅定‘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是未來,也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突破核心技術。”不難看出,今年剛剛上市一周年的工業富聯,“野心”不小,雖然長路漫漫,但一直在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