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受邀參與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未來經濟峰會的圓桌對話上,李軍旗提到中國制造業在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創新與應用場景方面都已經有所突破,目前制造業行業轉型升級面臨最大的挑戰依然是制造業的“底子薄”,工業硬件和軟件均卡在瓶頸。
工業硬件和軟件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兩把利刃,也是目前智造產業極力謀求突破的基礎壁壘。尤其在工業4.0時代,作為智能制造的承載,工業軟件已深度融入工業設計及制造流程,重新定義制造的不再是冰冷的機器,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
如果說工業軟件賦予智能體系走向智能化的特征,那么驅動智能體系運作的就是工業大數據。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服務商和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工業富聯通過在智能制造領域數十年的深耕和積淀,形成了全球3C電子行業最完整、最高效的供應鏈和最大規模、快速量產的智能制造能力,這其中沉淀的海量工業機理模型、各類數據資源,成為工業富聯發力工業軟件的基石,也是核心優勢所在。相對于其他選手而言,工業富聯發展工業軟件的歷程并非是從0到1,而是從1到N,制勝于起跑點。
工業富聯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鄭弘孟表示,進入后疫情時代,制造企業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已從“可選項”轉為“必選項”。這其中,作為關鍵支撐的工業軟件,實現自主可控已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最重要、最緊迫的課題之一。
自成立伊始就備受關注的工業富聯,已為下一步進擊備足了“子彈”。
2020年,工業富聯戰略收購鼎捷軟件3997.13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股份(仍需執行完成監管審批),深耕工業軟件賽道。據了解,鼎捷軟件主營業務是為制造業、流通業及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及智能化解決方案,多年來在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IC設計、電子等制造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軟件實施與行業精益管理經驗。
另一方面,工業富聯還和騰訊云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合作細項包括了雙方將聯合開發基于工業領域各個細分行業場景的行業機理模型、微服務組件、SaaS應用平臺及工業軟件等,共同促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業務領域中,ERP、MES、WMS、SCM等工業軟件的應用和產品能力,很大程度決定了工業智能時代從3.0過渡到4.0的進程。傳統的工業制造業企業面臨著信息孤島、缺乏頂層設計、建設多個垂直應用軟件的問題。即便積累了海量數據,但受限于企業自身的生產、管理與運營數據融合的挑戰,導致這些數據無法真正為企業創造核心價值。
工業富聯正是意識到了這一行業企業面臨普遍的痛點,通過與鼎捷軟件、騰訊等軟實力的合作,將自身數字化工業的整體能力與鼎捷軟件在工業軟件方面的設計、研發、運維等能力深度結合,提高數字化工業制造業軟硬件以及各流程數據的整體融合,實現OT與IT技術的創新融合。
在工業軟件賽道,除了強強聯合,持續豐滿自身羽翼外,工業富聯內生動力也在日益強化。基于自主研發的“霧小腦”及富士康工業云平臺,工業富聯構建了專業云(Micro Cloud)體系,涵蓋刀具、模具、沖壓、工業機器人、AGV、六流、成型、SMT、CNC、消防、節能及廠務監控系統等12個行業云平臺應用場景,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提出即插即用式的解決方案。
其中,基于刀具專業云的“一站式”精密刀具磨削APP在2019首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奪得冠軍。據了解,該APP在刀具設計方面做到了經驗數字化、出圖自動化、個性定制化,能夠降低新品研發時間50%、降低人力成本70%,提升出圖效率80%;在智能切削應用方面,稼動率、產品良率均提升超90%。
另外,刀具專業云的應用場景案例“基于刀具數據模型的預測性維護應用案例”入選2019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案例以及2019年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等榮譽。
工業軟件是知識的容器,知識賦予工業軟件更持久的生命力、競爭力。工業富聯一直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強化核心人才梯隊的培養。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研發人員超過23000人,研發投入超過94億,致力于開發核心技術,包括燈塔工廠建設中,公司自主研發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來實現便利化和自動化,實現端到端智慧價值的提升。
自從制造業進入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關鍵階段,中國工業軟件市場更是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據國家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披露,2019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僅1720億元,體量不到全球市場10%。工業軟件是制造業信息化的核心,是聯系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化的紐帶,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加快補齊短板、搶占產業高地,是擺在每一家工業互聯網公司面前最重要的課題。中信證券有研報指出,公司積極從傳統電子制造業向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服務轉型,增長潛力巨大,未來有望充分受益于5G+云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