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的駛向深海

時間:2019-08-26

來源:億歐網

導語:從現有網絡公開數據來看,美的研發投入在國內家電企業中遙遙領先。方洪波在2017年中工作會議上提出疑問:“美的不是航行在行業的內河上,我們已經進入了太平洋的深海,要經受更大的風雨考驗。我們的壓艙石是否足夠?”至今,這仍是擺在美的眼前的一大難題。

從現有網絡公開數據來看,美的研發投入在國內家電企業中遙遙領先。

回首過往50年,美的也曾借技術制造產品,以營銷驅動收入增長。直至2012年,方洪波掌舵后,大砍非主營業務線,美的從此轉身踏上技術型企業的道路。

2017年,美的發起了戰略轉型升級,由家電公司,變更為一家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的科技集團。

方洪波在2017年中工作會議上提出疑問:“美的不是航行在行業的內河上,我們已經進入了太平洋的深海,要經受更大的風雨考驗。我們的壓艙石是否足夠?”

至今,這仍是擺在美的眼前的一大難題。

借勢起步,從0到1

美的起步于一家小鎮工廠。1968年5月,何享健與23個居民,籌集5000元創辦了“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之后做過塑料瓶蓋、金屬制品,以及汽車配件。

1980年,美的生產出第一臺電風扇。因為缺乏技術資源,何享健只能靠“借技術”來生產制造。美的曾用過“挖國營企業墻角”、“偷偷干”的方式,大量使用“星期天工程師”、“晚上技術員”來解決技術不足。

當時家電行業已是泱泱紅海。由于技術簡單、投資不大,在全國范圍內,無品牌的風扇廠超過5000多家。為了尋求發展,美的在1985年成立空調設備廠。直到開啟空調業務,美的還是采用外聘工程師的做法。

四年時間里,美的一直沒有解決空調的量產問題。何享健覺察到人才瓶頸掣肘美的空調發展。1988年,美的引入了原華凌空調總工程師就任空調設備廠副廠長。1991年,美的以重金在全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兩三年期間,大量年輕人被美的的高薪人才政策所吸引,后來成為美的高管的方洪波、黃健、蔡其武等人都是在此期間加入美的。

美的也開始投入建設工業基礎設施,在產業鏈縱向上擴張。1992年,美的與日本芝浦電機制作所、細田貿易株式會社合作,成立“順德威靈電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RP塑封微型電機。1993年,美的建成總投資5.2億元的工業基地,成為國內設備和技術最先進、生產規模最大的空調制造基地。

基于人才和工業基地的基礎投入,美的業務穩步增長,主營業務收入由1992年的4.87億元增長到1996年的25億元。

在這個時期,赤手空拳的美的闖入了風口下的家電行業。在海爾砸掉了76臺冰箱、不惜借債謀求高品質發展路線的時候,美的選擇了另一條發展路徑。資源不足是創業期,美的借助外力快速成長。

營銷驅動,直逼千億營收大關

1997年,美的空調進入至暗時刻,從行業前三下滑至第七。整個公司的業績也是下滑,銷售收入從1996年的25億元減少至不足22億元。

美的從日本松下那里學習了事業部制的方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何享健將企業按照按產業劃分為空調、風扇、電飯煲、小家電、電機五個獨立的事業部,產研銷一體化,獨立運營。

此時,何享健將內刊編輯出身的方洪波提拔為空調事業部總經理。上任之始,方洪波率先在業內對美的大經銷商代理制的營銷體系進行改革,大膽提出“讓銷售向營銷轉變,讓生產制造向顧客需求轉變”。

緣于營銷制度的改變,在1998年的空調大戰中,美的的營銷團隊戰績斐然,其空調銷量達到90萬臺,超過了合并華寶的科龍,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

空調之外,美的借機瘋狂拓展產品線。1999年,美的進入商用空調、微波爐、飲水機等產品領域。2000年,美的與意大利梅洛尼合作,進入洗碗機領域。

又一次遇上政策紅利。從2008年開始,在“家電下鄉”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家電行業在全球經濟衰落的背景下異軍突起,在2010年、2011年,美的銷售、產值均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在2011年,美的實現年營收931.08億元,直逼千億大關。

看似高歌猛進,實則隱患重重。在家電行業,由于產品線眾多,美的也“樹敵”不少。質疑聲隨之而起:“美的就是一個山寨廠而已,無非就是靠廣告轟炸、打價格戰壓迫。”

與此同時,中國家電行業已經進入了國家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的尾聲。相較于2011年美的的營業額,2012年下跌了30%。

方洪波暴風變革,押注技術研發

紅利殆盡,美的該走向何處?

此時,何享健把企業的接力棒交到了方洪波的手上,同時也把難題拋給了他。

方洪波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說到:“美的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為什么看起來像一個國有企業,存在人員復雜、機構運作低效、內部交易成本過高等問題?美的已經有1000億營收了,為什么和100億的企業沒有任何區別?做的東西一模一樣。”

隨即,方洪波砍掉非核心主業,也砍掉了核心主業的邊緣化產品。其中,一個與主業無關的工業電子廠,年銷售額五六個億,虧損時一年最多虧到6000萬。此前管理層屢次提到退出,卻一拖再拖。方洪波了解過后,不出半年,就將其賣了出去。

這段期間,方洪波共砍掉了7000個美的原有產品型號,關閉了諸如電熨斗、剃須刀等非家電產品,深度聚焦白色家電。一年內,美的僅管理人員就縮減了1萬人,共計減員7萬人。

方洪波逐漸總結出“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三大轉型主軸。此時的美的開始不惜血本投入產品研發。自2013年研發投入30億元以來,美的的研發投入年年加碼。

美的研發投入.png 

方洪波更是瞄準了各方技術人才,把在美國GE總部工作12年的胡自強請來出任首席技術官,同時在海外多地不惜血本成立研發中心,高薪聘請全球科技人才。2017年,美的分別在美國、日本、意大利、德國等國家設立海外研發機構。

距離全球技術型企業的道路還有多遠?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2017年,方洪波把這句話送給公司管理層,意思是每天要保持謙虛謹慎,要保持高度的危機觀,就不會有麻煩和災難。彼時,美的年中營業額1200億元,年營收將有望突破2000億元。

在這一年,美的發起了戰略升級,由一家家電企業向技術集團轉型。其主營業務,由家電,拓展到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四大版塊。

首先,美的在家電行業的地位不容置疑。2018年,美的以2596.65億元的年營收穩居國內家電品牌第一把交椅。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美的在2018年的空調業務在國內占市場第二,其他主營家電業務均排在國內市場前四。不過,據中國家電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規模同比增長1%,增速已經放緩。

在家電市場增長見頂的境遇下,美的已經將眼光瞄準了智能制造領域。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的預測,全球對機器人自動化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預計2018年至2020年之間的平均年增長率至少為15%。

其實,美的從2015年起便開始布局機器人業務,并成立專門的機器人部門。2015年8月,美的與日本安川成立合資公司。安川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有能力生產伺服和運動控制器等制造機器人的關鍵零件,這次合作是美的進軍機器人制造的開端。

作為機器人布局中的關鍵一步,美的在2017年以近300億元收購了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庫卡。庫卡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擅長工業機器人,客戶包括寶馬、波音和奧迪等巨頭。這一步棋并沒有讓方洪波省心。2018年,美的集團旗下的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KUKA)業績慘淡,實現總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

庫卡是一張增收但難增利的牌。美的手中并不持有庫卡的絕對控制權,既無法插手庫卡的公司治理,在董事會并無席位,也無法獲取庫卡的技術和商業數據。因此就不能利用其技術先發優勢,協助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的業務發展。不過,美的依然在擴大庫卡在中國的產能。庫卡在昆山和上海設有機器人工廠,合計年產能為1.5萬臺。

收購庫卡之后,美的還收購了以色列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商高創(Servotronix)。在美的機器人公司的五大戰略方向上(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通用機床、康復醫療、智慧家居),高創的運動控制技術都扮演關鍵角色。

通過這兩筆關鍵收購,再加上美的原有的電機等業務,美的拓展了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這一業務板塊。2017年,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營收達到270億元,占美的總營收的11.23%;2018年,該部門業務營收為256.78億元,占比9.89%。

在智能供應鏈領域,美的旗下的科技創新型物流公司安得智聯,已經具備物流自動化的競爭力。依托全國118個城市物流中心的全網覆蓋,安得智聯可實現100公里內24小時快捷送達。安得智聯仍在持續加強物流自動化和倉儲機器人等工程投入。

方洪波曾在2017年底接受《財經》的采訪時表示,希望未來三到五年,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業務做到100億美元規模。可見,美的已經重押這塊業務。如何利用收購企業與自營業務協同發展?如何利用全產業鏈的數字升級建立壁壘?這都是美的未來的挑戰。駛向深海,美的需要投入更厚重的技術壓艙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