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自動化領域數字解決方案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Electric)宣布位于美國肯塔基州的60年工廠和印尼巴淡島的新建基地,分別成功轉型為智慧工廠,兩場均展示物聯網平臺架構和相關套裝產品如何有效提高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
施耐德表示,其中,巴淡島新廠利用先進技術和工業物聯網(IIoT),將流程*佳化,在世界經濟論壇第13屆新倡議者年會(AnnualMeetingoftheNewChampions)中獲得第4次工業革命指標(Lighthouse)的肯定,也是第3間獲得世界經濟論壇認可的施耐德電機工廠。
施耐德電機在美國、墨西哥、中國、法國、印度、印尼和菲律賓設有9間智慧工廠,是公司客制化永續連結(TailoredSustainableConnected)4.0供應鏈數字轉型的核心,主要通過EcoStruxure物聯網架構平臺,將數字化解決方案全面運用于供應鏈。
施耐德電機全球供應鏈執行副總MouradTamoud說明,公司了解工業物聯網的價值,也了解創新和數字化對運營的正面影響,尤其對全球供應鏈來說更為重要。將EcoStruxure解決方案實際應用在自家廠房,不僅能分享加速客制化永續連結4.0供應鏈數字轉型經驗,也看到工業物聯網投資所帶來的實質效益。
而位于美國肯塔基州萊辛頓(Lexington)工廠也是智慧工廠計劃*具代表性的據點之一。施耐德介紹,萊辛頓工廠運營超過60年,有近500名員工,如今這座工廠已智慧化及整合化,并通過EcoStruxure相關架構平臺等數字工具,讓操作人員能一手掌握運營和維護狀況,關鍵設備平均維修時間縮短20%,流程數字化同時減少了90%的文書作業量。
與萊辛頓工廠完全不同,施耐德進一步說,巴淡島智慧工廠是全新打造的智慧工廠,也是機器學習、人工智能、預測和數字維護及連網機器和流程的試驗臺,為亞洲工業物聯網應用實例。當中,包含該工廠通過轉型做出信息充分資料導向決策,從而提升獲利能力、資產管理績效與運營效率,并保持安全性、靈活性、實現環境永續。
施耐德說,巴淡島智慧工廠通過旗下EcoStruxureMachine解決方案,運用智慧傳感器、警報預測管理、廠區基準化分析、擴增實境(AR)等各種工業物聯網技術。目前已減少17%人工維護時間和46%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