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富士康和比亞迪的“代工廠之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貿易戰的當口,像聯想、富士康、華為等這些國內巨頭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像置于放大鏡下,被公眾審視和評判,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來一場口水戰,聯想從一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漸漸淪為“美帝良心”背后盡管有諸多無奈,但一個企業,如果不能站對立場,也難免激起民憤,聯想和華為的境遇不同正印證了這一點。
TOP2:行業龍頭為什么跨界布局工業機器人?
對于美的、格力、碧桂園、娃哈哈、富士康等行業龍頭而言,在其自身的存量市場難以突破的情況下,紛紛進攻機器人增量市場,以尋求快速突進。
這些行業龍頭的跨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為了推動自身傳統業務的提效增速,為行業升級而跨界;另一方面都是在開拓自身的多元化業務,為搶占新的發展高地而跨界。
TOP3:新松機器人打造生態系統,平臺化道路任重道遠
作為國內機器人第一股,新松機器人從2009年登入創業板以來,曾經很長時間受到資本的青睞與投資者的追捧,其市值曾一度逼近1000億元。但在智能制造大浪潮下,一批勇于在技術和產品創新的企業搶占了國內從機器人本體到應用的大部分增量市場,同時,國外的巨頭加快本地化,力爭保持原有市場份額。新松機器人正面臨著一個更加艱難的未來。
TOP4:協作/SCARA/驅控一體,2019上半年21款新品大合集
在2019上半年本體企業推出的眾多新品中,協作機器人依然是最大的亮點,在目前整個協作機器人落地依然不明朗的情況下,卻還是擁躉眾多,既有類似節卡同門師兄弟溱者智能科技這種新入局者,也有配天、華數等老牌廠家推出自己的協作機型。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TOP5:博澤的物流自動化之路
全球每兩輛新車中,就有一輛至少配備了一件博澤產品。博澤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第四大家族企業,主要提供車門、座椅、電機及驅動領域的創新機電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3個駐地。
近期機器人行業大事件匯總
7月4日,微埃智能獲得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固高科技領投,天使輪投資機構大米創投跟投。微埃智能基于美國超級計算機中心的AI研究與焊接機器人的應用經驗,研發用于焊接機器人的“手眼”系統。
7月3日,埃斯頓等3家企業摘得南京市市長質量獎(組織),分別獲50萬元獎勵。市長質量獎是南京市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
6月29日,李群自動化推出了2019年首款自主研發的—款倒裝式SCARA機器人PG6,至此李群擁有了18款輕量級全系列自主研發一體機SCARA機器人。
7月3日,思靈機器人完成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天智航和線性資本。公司致力于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的研發及應用,產品包括7自由度輕量化機械臂、通用機器人控制器、機器人視覺系統等。
7月1日,Geek+攜手嘉里大通打造的戴爾科技集團全球首個智能倉正式啟動,倉庫內部署了Geek+P500“貨到人”機器人,2000多組貨架,根據業務需要可隨時切換揀貨、上架、盤點功能。
近日,德馬科技科創板申請已被受理,募集的3.78億元資金擬投資于數字化車間建設項目、智能化輸送分揀系統產業基地改造項目、新一代智能物流輸送分揀系統研發項目等。
音飛儲存7月1日公告,公司擬在南京江寧濱江經濟開發區內投資建設“音飛智能物流機器人項目”,主要建設智能物流機器人及自動化倉儲系統的制造中心,項目擬投資總額約3億元。
近日,鉑力特申請科創板上市獲上市委通過。鉑力特擬發行不超過2300萬股,擬募資7億元,為金屬增材制造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建設期3年,此外還將使用1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
7月3日消息,索尼計劃聯合大和證券,成立總額超過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77億元)基金,投資人工智能等領域初創企業。雙方將通過合資公司,在2019年內成立總額超過200億日元的投資基金。
6月27日消息,鳴志電器擬與公司全資子公司LINENGINEERINGINC.共同出資2,200萬美元在越南設廠,建設年產400萬臺混合式步進電機生產基地項目。
近日,工業互聯網平臺展灣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AI場景化算法技術布局以及設備智能聯網(AI+CPS)解決方案服務的進一步產品化覆蓋。
7月1日晚間,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兩大集團旗下8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公告稱,中船集團正與中船重工籌劃戰略性重組。傳聞已久的南北船合并終于浮出水面。
6月28日,廣東省工信廳公示了廣東省第四批機器人骨干(培育)企業名單。其中,利元亨、匯川技術入選骨干企業名單,廣州德恒、大族傳動、遠榮智能、今天國際、智新科技等12家企業入選培育企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