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成立機器人業務公司
作為一個經歷商場沉浮,在食品行業深耕了30多年的老大哥,娃哈哈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無數人心中的童年回憶。近來,天眼查工商資料顯示,浙江娃哈哈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注冊資本4000萬元,由娃哈哈集團控股投資。
對此,娃哈哈方面表示,這家智能機器人公司主要從事智能機器人產品與解決方案的開發、生產、銷售,比如磨拋機器人打磨機頭的智能化控制。
跨界機器人確實讓外界產生了很多猜疑,大家都在議論此舉到底能給娃哈哈集團帶來哪些改變。但是對于此次跨界,很多人表示看好。
有業內人士認為,機器人行業正處在風口,成立專業公司意味著娃哈哈試圖跳出食品行業謀求突破,用智能制造將機器人產品落地,能提升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地位。
實際上,娃哈哈調整戰略,做跨界轉型的生意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據了解,娃哈哈曾先后嘗試進軍商業地產、童裝、奶粉、白酒等行業,但最終效果都不理想。除了多元化策略的失誤,近幾年娃哈哈的飲料主業也不理想,純凈水、AD鈣奶、營養快線的銷量都在下滑。
數據顯示,2013年娃哈哈營收達到巔峰782.8億元,但從2014年開始,營收連年下滑,短短4年企業營收暴跌40%。
在這種情況下,始終堅守“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理念的娃哈哈能否借助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打一場翻身仗,擺脫近年來多元布局不力的形象呢?
新的市場或許能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期待!
但是,機器人市場好做嗎?
好也不好。
按照應用方向的不同,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而相比于消費端的機器人,工業、行業端的需求更加明顯,這也是很多投資人目前重點關注的方向。
在工業和行業端,只要能夠帶來直接的效率提升即可;而消費端的發展需要考慮技術和成本等各種因素,實現量產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長線發展急不得。
對此,娃哈哈一開始也選擇了這條比較保險的路,“布局機器人,在提升企業生產線效率的同時還能增加第三方售賣服務。”
目前機器人市場規模還在高速增長,對于企業來說機遇終究是有的。然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我們關心的仍然是:嗨,機器人,下樓幫我取個快遞吧。
那么,怎樣拉近機器人與人的距離?
滿足消費需求是大前提。
很多機器人創業者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想要把智能手機的成功路線復制到機器人上,通過打開消費者需求缺口來拓展市場。
但這似乎行不通。機器人和手機最大的不同在于,手機是消費品,而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于主動閱讀環境和提供服務的能力,在本質上看,機器人屬于生產工具的一種。
一名機器人行業分析師認為,市場對于消費型機器人的定義還不清晰,因此導致了大量同質化產品以及行業泡沫的出現,“好的產品需要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在機器人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消費者的整體需求沒有滿足,或者只滿足了部分需求,那么這個產品的價值就不復存在。只有從上到下,從具體的行業入手,推動需求的不斷提升,才能在消費端培養出對機器人的使用習慣。
機器人的市場體量很大,發展前景樂觀,尤其是隨著應用場景更進一步的落地,消費屬性的機器人市場將更快被點燃。
最后
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日漸成熟,各行各業都在努力進行轉型升級。
未來,在新興技術的助力下,機器人將逐漸從自動化轉變為智能化,其應用場景也將從工業擴展到醫療、商業場所、家庭服務等方方面面。雖然巨大的發展也預示著巨大的風險,但改變總是孕育著希望——新歷史階段一個更好明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