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9 5G通信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圓滿落幕

時間:2019-04-26

來源:

導語:隨著5G商用步伐的不斷臨近,整個社會將進入更深入的數據化時代。從互聯網到物聯網是一次巨大變革,以云AR/VR、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為代表的眾多新興技術和產業熱度不減。在5G的這股浪潮中,整個光通信產業迎來了一次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隨著5G商用步伐的不斷臨近,整個社會將進入更深入的數據化時代。從互聯網到物聯網是一次巨大變革,以云AR/VR、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為代表的眾多新興技術和產業熱度不減。在5G的這股浪潮中,整個光通信產業迎來了一次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為了探索5G的最新發展動向,通信產業最新發展趨勢,以及5G與各大垂直行業之間深入的內在聯系。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高科會主辦,OFweek光通訊網、OFweek通信網承辦的“OFweek2019中國5G通信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于4月24日上午在深圳隆重舉行。本次會議邀請了運營商、業內知名設備、模塊、測試設備企業代表,圍繞5G發展現狀、通信產業發展趨勢等內容進行了講解。近五百名業內專業人士齊聚本場盛會,與演講嘉賓積極互動,精彩之處掌聲連連。

會場座無虛席

5G元年看信息通信網絡發展趨勢

在主持人宣告會議正式開始后,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先生作為首位演講嘉賓登臺,他帶來了《5G元年看信息通信網絡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圍繞5G建設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多角度講解。此外,唐雄燕還擔任了本場會議的嘉賓主持。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

在演講一開始,唐雄燕提到在全球范圍內,2019年均被視作5G元年。截至到2019年1月底,全球共有83個國家和地區的201家運營商試驗、部署或計劃部署5G。2019年4月3日,韓國和美國相繼啟動5G商用。而后,圍繞標準、芯片、終端的最新進程進行了敘述。唐雄燕表示,5G組網大體可以分為SA和NSA兩種,NSA的產業成熟度要先于SA,但SA才全面具備5G的特性。

目前,各大研究機構均針對中國5G投資規模作出了預測,投資額預估值均超過萬億,其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預估規模達到了2.6萬億人民幣,中國5G基站建設規模預測為400~600多萬(不含小基站)。

隨后,唐雄燕在演講中提到,為了加強5G商用部署,2019年4月23日,中國聯通宣布在40個城市開通5G試驗網絡,并正式發布5G品牌“5Gn”及主題口號“讓未來生長”。目前,聯通已經推出“7+33+n”5G試驗網絡部署,即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雄安等7座城市實現城區連續覆蓋,在33座城市實現熱點區域覆蓋,為n個行業應用定制5G網絡中的專網。在5G商用進程中有三大明顯變化,包括大連接:從人人連接到萬物智聯;大服務:從傳統通信業務到ICT融合服務;大開放:從封閉運營到開放合作。

最后,唐雄燕講解了5G在AR/VR、遠程醫療、工業制造、能源、自動駕駛等不同行業應用中的增長點,并指出5G承載需要與城域傳送承載網的發展統籌規劃,通過逐步引入新技術,構建新型智能城域傳送承載網。在演講的最后,唐雄燕展示了中國聯通的網絡云化、網元虛擬化、網絡SND化、運營智能化的“四化”轉型戰略,這也是中國聯通為迎接5G商用時代的主動應對之舉。

5G賦能工業物聯網的創新和探索

隨后,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絡技術與規劃部標準副總監夏旭帶來了主題為《5G賦能工業物聯網的創新和探索》的演講。夏旭首先介紹了我國通信產業的發展歷程,從空白到領跑,從1G到5G,在通信產業的新時代我國已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他表示:“對于5G,我國目前已經處于領跑地位,5G標準投票權占23%,5G研發牽頭項目占40%之多。”

5G網絡切片是一種虛擬專網技術,通過切片平臺,為智慧家庭、智能工廠、車聯網及公共安全等不同行業提供5G端到端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靈活定制化服務,實現業務的快速上線和更極致的用戶體驗。夏旭表示:“不同的垂直行業對于切片其實也存在著三層不同的需求。我們會用不同類型的切片承載不同的電網應用場景和需求:用eMBB的切片支持類似于智能運檢、無人機巡檢等具有高清視頻回傳的超高帶寬的場景;用uRLLC切片支持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精準負荷控制等具有超低時延需求的場景;用mMTC切片支持低壓用電信息采集、智能汽車充電站/樁等海量接入的場景。”

隨后,夏旭介紹了中國電信在商業模式上的一系列創新與突破。借助這些突破,中國電信攜手合作伙伴,拓展了5G+工業產業生態圈,全面布局工業物聯網,以數據驅動工業互聯。對于5G的未來,夏旭表示:“待5G技術成熟時,工業互聯網將普遍應用5G來解決企業內網和企業外網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將引入TSN(時間敏感型網絡)技術等新型網絡技術,來更好地滿足工業互聯網發展需要,實現工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泰克:400G數據網絡測試方案最新進展

緊接著,泰克公司中國區技術經理張欣帶來了《5G時代來臨-400G數據網絡測試方案最新進展》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自己對當前通信網絡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泰克最新的測試解決方案。

在本次演講中,張欣提到:隨著流媒體的快速興起,運營商和Web2.0內容提供商們對帶寬和網站流量需求正不斷提升,這給網絡建設帶來了很大壓力。對整個行業而言,卻是向前發展的一大契機。相較于傳統的NRZ,PAM-4凸顯出更大優勢。此外,硅光子技術憑借著突出優勢正顯露出蓬勃的發展勢頭,不過其發展壯大仍需更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材料技術的支撐。

而隨著數據云端處理應用的不斷增多,數據中心升級勢在必行。對于數據中心而言,降低功耗、降低成本、以及減少占用空間是三大關鍵點。測試方案需要平衡成本和效率,尋找最佳性價比的方式方法。

隨后,張欣分享了泰克最新的測試解決方案,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適合采用的不同測試方法。張欣主要講解泰克主推的兩款測試平臺、調測設備,這兩款設備都支持400G光通訊模塊的產品測量測試。張欣表示,泰克目前已經為5G時代和數據中心準備了很多測試方案和測試方法,助力通信網絡的建設。

5G時代承載網發展趨勢

隨后,烽火通信網絡產出線需求規劃總監詹翊春博士帶來主題為《5G時代承載網發展趨勢》的演講。詹翊春以“5G產業進展、承載網發展概況、烽火5G承載進展與建議”三大板塊作為本次演講核心。

他指出雖然2019年是業內公認的5G元年,但5G的發展并不意味著LTE服務和投資的終止。預計到2020年,5G的第一波收入將來自eMBB領域,而到2022年,垂直行業產業將逐步成熟,為5G引入第二波規模收入。中國在系統設備、整機終端已經處于領先地位。5G將成為與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家庭、邊緣計算密切相關的通用技術。未來,5G將成為底層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通過它來催生更多新的業務。

烽火通信網絡產出線需求規劃總監詹翊春

接著,詹翊春講解了移動通信發展驅動移動承載技術的演進和變革。業務上將圍繞三大應用場景、網絡切片服務能力。在核心網上采用SBA架構,呈現虛擬化和數據中心化的趨勢,無線接入網為BBU(CU+DU)+AAU多部署模式。5G基站建設投資規模很大,將通過社會資源共享,預計將會減少260萬座新建桿塔,節約2500億元投資。他還提到了去年年底發布的WIFI6.0,它擁有很高的傳輸速率,同時能夠支持多終端同時連接,相較5G更具成本優勢。

最后,詹翊春講解了烽火5G承載進展與建議,烽火是SPN標準化的主要貢獻者。目前,烽火已開展多個不同應用場景下5G承載試點。他還提出了重視底層光網絡建設,光模塊產業鏈聚焦的建議,并指出5G的成功關鍵在于生態合作,通過垂直行業的成功將5G生態反向催熟。

5G時代光模塊的機遇與挑戰

在本次會議上,光迅科技市場部經理蔣波先生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主題為《5G時代光模塊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首先,他展示了對無線光器件行業未來需求趨勢的預測——無線看5G、5G看中國。自2010年起,全球光器件需求量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尤其在2014年,光器件需求量到達了一個峰值。雖然,在此之后其需求量有所下降,但到了2019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全球光模塊需求量又重新進入了急速增長的航道中。尤其在中國市場,對于無線光器件的需求量非常大,雖然10G無線光模塊數量需求將會有所下降,但伴隨著的是25G/50G/100G光模塊需求數量的增長。

光迅科技市場部經理蔣波

隨著全球5G時代的逐步到來,這場變革也帶來了5G光模塊、光器件市場需求的爆發。新一代通信網絡對光模塊提出了幾點核心要求:在工作溫度方面,需要能適應更大范圍內的溫度變化;需要在更大程度上節省光纖資源;光模塊的制作成本更低,從而以更低廉的價格供給市場;單波傳輸的速率更快。

他在演講中提到,硅光材料擁有良好的耐熱性,是解決溫度問題的一個方向,此外,從器件設計的角度出發,強化光模塊的熱傳導能力也是一個可以深入的方向。為了有效節省光纖,最直觀的思路是使用白帶。此外,還可以采用無源WDM解決方案。

針對不同情境,對光模塊存在許多方面的要求,針對這些具體的現實要求,光模塊的發展也呈現出向著更新技術領域演進的趨勢,光模塊速率未來的增長實現路徑將會是多樣化的。

從設備商看5G承載光模塊

在本次會議上,華為高級網絡架構規劃師謝耀輝先生帶來了主題為《從設備商看5G承載光模塊》的演講。謝耀輝先生在演講中提出,未來5G承載的3大核心訴求為:更大的帶寬、更低的時延、以及更高的精度同步,而光模塊則是實現大帶寬高速互連的基礎組件。這樣就對光模塊就提出了低成本、低功耗、易用可靠的要求。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