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介紹了不少電驅傳輸系統,它們大都是基于長定子直線電機技術運行的,同時動子滑塊必須要沿著封閉的線性軌道循環串列運轉。即使是像ACOPOStrak這樣軌道布局已經有了很高的靈活性,其滑塊在軌道上的運動依然還是順序串聯的隊列方式,它們只能在固定的節點處進行變軌、超越或避讓;與此同時,為了實現滑塊的循環運轉,一套閉環的軌道系統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昨天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SPSIPCDrives上由Beckhoff展出的一款名為XPlanar的產品,或許會讓我們對電驅傳輸技術再多一點新的認識。
從外觀看,XPlanar的結構有點像游戲房里的桌上冰球機。定子部分已經完全沒有了所謂“軌道”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由多個“磚塊”拼接組成的傳輸“路面”;其動子結構貌似也十分簡單,就是一個扁平的托盤,連支撐導向的滑輪組都木有。
目測XPlanar運行的原理應該還是比較類似于傳統的直線電機的,就是說這些拼裝在一起的定子“磚塊”內部是集成有驅動裝置和動力線圈的,而每一個動子托盤內部也應該是嵌有永磁體的;定子通電后,在上位控制器的指令作用下,傳輸路面上會生成交變可控的磁場,與動子托盤內部嵌入的永磁體相互之間產生作用力,最終驅動托盤的運動。
但如果看下官方發布的信息,就不難發現,XPlanar與傳統的長定子直線電機在功能上的差別還是蠻大的。個人覺得,有兩個關鍵字是比較值得關注的。
一個是“滑塊自由懸浮Free-floatingmovers”。正如下面這張圖所看到的,滑塊是懸浮在傳輸平面上運動的,其負載重量是通過滑塊與定子線圈之間的磁場作用力支撐的,這樣就省去了用于承重的滑輪組。
另一個是“六自由度SixDegreesofFreedom”。就是說,托盤與路面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用于啟停、加減速的推進、制動力,而是一組帶有方向的矢量作用力;這不僅省去了用于導向的滑輪組,還因為擺脫了物理軌道的束縛,而極大的提升了滑塊運動姿態的靈活性,讓托盤除了可以在二維平面內自由運動以外,還能夠完成自轉、傾斜、升降...等類型的動作。
簡單看下產品規格。
目前Beckhoff推出的這套XPlanar:其定子模塊尺寸為240x240mm,用戶可以根據應用需要自由拼裝成任意幾何形狀。
動子托盤則有四種不同規格可供選擇:
95x95mm小型移動裝置,有效載荷可達0.4kg
155x155mm標準動力裝置,有效載荷可達1.5kg
155x275mm長動子,有效載荷可達3kg
275x275mm大型移動裝置,有效載荷可達6kg
運動性能上,XPlanar滑塊在平鋪的定子路面上運動的最高線速度可達4m/s,加速度可達2g,重復定位精度為50μm;除此以外,它們各自還可以實現:
最大5mm的升降運動,可選擇稱重功能;
最大5°傾斜運動,用于處理液體的運輸;
在特定的定子面板上方±15°或360°范圍內的自轉運動。
關于控制接口,官宣稱XPlanar系統可以兼容倍福方面于最近新發布的EtherCATG通訊協議。不知這是否與其系統運行較高的復雜性有關,畢竟在控制數據交互方面,XPlanar這種二維平面運控系統與以往的線性傳輸系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而在編程組態方面,Beckhoff則表示XPlaner系統是基于其TwinCAT軟件平臺的,其中已經集成了滑塊運動的路徑優化、防撞機制、同步運動等功能,甚至在必要時,用戶還可以選擇將多個托盤編組控制,以滿足較大負載的輸送需求。
那么,像XPlanar這樣的平面傳輸系統,其有著怎樣的應用特點呢?結合手頭有限的信息,和大家分享下我個人的觀點。
首先自然是設備物流系統靈活性的提升。道理很簡單:
一方面,因為每個托盤的動作姿態是可以靈活調整的;
另一方面,托盤的運動軌跡不再受到物理軌道的限制,而是可以通過數字程序在傳輸平面上更加自由的規劃的。
因此,XPlanar應該很適合用于多臺設備或和多個工位之間較為復雜的物料交接。
其次,可以看到XPlanar以十分簡潔的機械結構和無接觸的驅動方式,達到了極高的動態傳輸定位精度,因此,官方表述中稱其可以在某些物料輸送環節替代傳統的機器人、機械臂或復雜的機電裝置,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再者,XPlanar滑塊的運動是懸浮式的,運行過程中幾乎不會有任何噪音或機械磨損。因此,它應該很適合那些對設備環境要求比較嚴苛的應用場合,例如:玻璃加工、醫藥衛生/制藥、食品飲料、塑料薄膜、半導體、潔凈室...等等。
另外,還是因為滑塊運動是無摩擦、非接觸的,省去了軌道、導輪和滑輪機構,因此,可以想像,XPlanar在機械方面的使用壽命應該是不難保證的,同時其運行能耗與維護成本也都會是比較低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設備運營與維護的綜合效率。
當然,和任何新推出的產品技術一樣,在用戶決定掏錢購買之前,除了各種吸引眼球的亮點以外,總歸還有一些更為關鍵的因素是需要考慮的。而在XPlanar這個平面傳輸技術上,我覺得至少有這樣幾點不確定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具體的行業應用場景。也就是落實到特定的機電設備,將給原有系統的布局帶來怎樣的變化與調整;
操作環境的易用性如何?這主要是指在軟件系統中,各個滑塊(托盤)運動的軌跡規劃、姿態調整以及與其他設備之間同步關系的配置,是基于物理位置、還是面向流程抑或是采用其他方式...
系統采購價格。這一點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在這里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