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導診機器人、UE可視喉鏡、3D骨打印、擬人假肢手、人工生物角膜、MR醫學混合現實……大健康博覽會醫學科技館,各種醫療“黑科技”齊聚一堂,讓市民們眼前一亮、駐足體驗。
從導診機器人、擬人假肢手、MR、3D打印到計算機輔助導航,康博會上同濟醫院展示的智慧醫療設備實現了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使患者就醫逐步達到智能化、信息化。
B1展區內武漢同濟醫院展位上的擬人假肢手讓不少參會者躍躍欲試。擬人假肢手使用前臂表面的肌電信號作為控制信號源直接控制假肢手運動,不需要經過模式識別,因此具有延遲低、抓取動作自然等優點,而且由于其特殊的機械結構設計,可以完成30種特征抓取動作,能滿足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日常的使用需求。該技術由同濟醫院康復醫學科與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可以幫助肢體功能障礙患者更好地享受生活。
基于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導醫機器人“童童”能夠與病人自主交流,并且不斷優化學習。目前,“童童”的主要功能是智能分診和位置導航,能回答1852個問題,連武漢話也聽得懂。
患者可以通過語音、觸屏兩種方式喚醒“童童”。有疑問的患者只要根據屏幕中的人體圖像,點擊不適的部位,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腿部等,或回答相關癥狀問題,“童童”就可以智能提示患者應當選擇的掛號科室。接下來,還可以告知大樓位置、科室在哪、在哪做檢查、上班時間、醫院排班等相關信息。患者通過提示,就可以根據樓層分布和科室分布選擇需要就診的科室地點,并根據路線指引到達指定地點,實現智能分診。
據介紹,三年來同濟醫院在智慧醫療范圍內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的三大領域里不斷拓展。目前信息化質控與智慧醫院建設工作已不斷提升。
以患者為中心的全健康流程智能化;醫療領域與人工智能結合的智能醫療支撐技術;以新藥研發、精準醫療和醫療機器人為依托創新技術的發展,同濟健康全流程管理的各個環節越來越智能化,精準醫療等將會越來越個性化、個體化,伴隨大量的基礎性服務將能由人工智能來提供,醫生將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做好患者的服務、溝通,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創造性的醫療工作,更讓患者通過人工智能的幫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疾病,早診早治大幅提升疾病生存時間及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