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德國工業4.0與中國智能制造的激情碰撞

時間:2019-04-01

來源:OFweek機器人網

導語: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正式合約,圍繞智能制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成立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近日,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正式合約,圍繞智能制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這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成立的第1個、全球第10個項目中心。

 

德國工業4.0

德國工業4.0的概念是在2011年正式發布落地,對制造業進行數字化升級。自此,“德國制造”也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開始效仿德國的制造業模式,對本國的制造業改造升級。

在工業4.0的新型商業模式之下,衍生出很多新的市場需求,也正因此,許多初創公司破繭而出,囊括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打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行業領域。

例如SAP、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紛紛攜手這些初創企業,通過工業物聯網來打造建立新的連接平臺,比如車間設備上的智能產品、鐵路機車上運行的設備、化工廠的閥門等等來收集大數據,提高生產效率,大大縮短生產周期。

在德國,很多中小企業是德國制造業的生產基石,盡管這些企業的規模都不大,但在某個細分領域里都是領先者。西門子官網上解釋工業4.0,其核心就是智能制造。通過嵌入式的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和通信模塊,把設備、產品、原材料、軟件聯系在一起,使得產品和不同的生產設備能夠互聯互通并交換命令。

未來工廠是一個自行優化、自動控制生產的制造模式,最終萬物互聯是全球產業唯一的生產模式,目前,德國在制造業的表現來說已經起到了領頭的作用,但是如何實現智慧連接是當前各企業需要思考的難題之一。

中國智能制造

自第四次工業革命開始,中國一直在引進德國的制造模式,盡管道路坎坷,但是前進的方向是對的。

我國工信部部長曾說:德國是走工業3.0串聯4.0的道路,而中國是將工業2.0、3.0、4.0進行并聯,中國要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制造”,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智能制造是判斷國家是否是制造業強哥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我國一直以來,也在極力推動制造業轉型。

高端制造領域向發達國家回流的趨勢愈加明顯。比如蘋果在美國本土設立工廠;松下將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回歸到日本本土。尤其是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減少,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因此,很多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企業紛紛轉移至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所以,從總體局勢來看,中國的制造業正處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尷尬位置。

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是很多中國企業受挫,但是全年的中國制造業還是發展不錯的。

2018年我國實施的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入選超100個,而國家工信部與科技部審批通過的智能制造項目達23個。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營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智能制造行業,比如說阿里云攜手西門子共建工業物聯網、百度攜手京東打造智能工廠、富士康從代工廠逐步生產線機器人、格力入局智能制造等等無一不代表著我國向制造大國邁進一步又一步。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