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芯片遍地開花,誰會是新的王者?

時間:2019-03-19

來源:第一財經

導語:“每一次計算構架的大變革都會創造一個新的王者。從原來主機時代的IBM、PC時代的英特爾、移動時代的高通,現在進入智能物聯網的時代,新的王者會是誰?有很大的幾率不是前面這幾家,而是新的玩家或者幾個。

“每一次計算構架的大變革都會創造一個新的王者。從原來主機時代的IBM、PC時代的英特爾、移動時代的高通,現在進入智能物聯網的時代,新的王者會是誰?有很大的幾率不是前面這幾家,而是新的玩家或者幾個。”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在GTIC2019全球AI芯片創新峰會上這樣闡述他對AI芯片市場格局的看法。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包括云知聲、出門問問、Rokid等國內不少AI初創企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或模組。今年年初,云之聲發布第二代物聯網語音AI芯片雨燕Lite,面向智慧城市的支持圖像與語音計算的多模態AI芯片海豚(Dolphin),以及面向智慧出行的車規級多模態AI芯片雪豹(Leopard);思必馳攜手中芯國際,發布AI語音芯片TAIHANG。就在AWE2019期間,云米科技還發布了AI仿生芯片“悟空”。

而在谷歌、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AI芯片,英特爾、高通、英偉達、華為海思這些傳統芯片巨頭的包圍下,AI芯片初創企業能有多少機會?

楊磊表示,摩爾定律停滯、功耗墻壁壘以及應用場景復雜化使芯片產業正處于一個歷史轉折點,帶來了芯片架構創新的新機會。

他指出,“過去只有三大應用,云、PC和移動終端。但是今天不管是車、智能音響、安防,還是各種各樣的門禁系統,每一個場景都需要自己的芯片。在這種狀況下,大公司的優勢在漸漸消失。”

大公司開一顆芯片至少要10億美元的收入。而在AI的領域,短時間很難達到10億美元的體量。“AI存在很多細分場景,可能每個場景做出一兩億的公司,但是要做到10億并不那么容易。”

針對這些不同的場景做架構上的創新,將會是初創企業的新機會。楊磊表示,“如果簡單去拷貝華為、高通怎么做,或者說谷歌的TPU怎么做,不可能創造機會。簡單的集成不會創造機會,只有在構架的創新上才會創造機會,而構架的創新又需要軟硬件相結合”。

談到AI芯片市場格局,楊磊認為,現在正處于百花齊放、群雄割據的時代,各細分領域會出現優秀的公司,比如智能音箱、耳機等公司,之后會進入整合期。“最后勝的是不是中國公司就不知道了,但是格局會變、王者會變比較確定。”

船大難掉頭。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指出,小公司的優勢在于動作比較快、比較專注,這是小公司有可能會勝出的原因。

但AI初創公司要與傳統芯片巨頭搶市場并不容易。

按使用場景劃分,AI芯片主要分為云端和終端芯片。而目前主流的深度學習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包括訓練和推斷兩個環節。由于訓練側需要大量數據去訓練人工神經網絡,因此訓練主要在云端進行。云端追求高性能,開發成本更大,終端更側重低成本和低功耗,目前中國AI初創企業主要布局在此。

黃慶表示,作為新的AI算法公司想打入芯片市場,需要的知識太多了。“終端有各種各樣的應用,現有的玩家都是SoC(系統級芯片)。以安防相機為例,華為海思的處理芯片(市場份額)是最大的,他們已經是SoC了,當中加AI的模塊就滿足AI需求,比如說要認臉、認車,這不難。”

而AI算法公司是否能做好SoC?黃慶認為,SoC整體要求非常高,包含東西很多,而非僅僅加速。“(AI算法公司)從表面看是劣勢的,因為可以加AI的功能,但要把SoC做出來相當困難,需要的知識太多了,大部分AI算法公司沒有做SoC的知識,所以AI芯片公司其實是蠻難的一件事情。”

正是面臨不少挑戰,目的和方向就格外重要。黃慶表示,AI芯片創業,首要任務是明確要做什么,找到芯片應用場景,“目的不明確,只能寫一篇文章,沒有商業價值”。他以谷歌為例,“谷歌要做TPU目的很明確。因為他有這么多部門都在做AI算法,有巨大的需求,所以他做個TPU加速滿足內部的需求。如果你做一個TPU你是干什么的?”

市場是起點。楊磊指出,“創業是一個滾雪球的歷程。滾雪球的第一步就是把市場、技術、產品三個捏成比較硬的心,這可能是你的第一個產品,開始在你的門前滾起來,滾到一定程度把雪球抱起來,再加一些新的技術,再找到新的市場,再把產品捏成更大的球再滾。”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