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大LED廠近年積極轉型,擺脫一般照明的價格戰,轉向MiniLED背光、高階照明應用,不過2018年在大陸LED產能持續開出之下,陸資LED廠在中國合計市占率已竄升至全球第一,出口率達12%,導致國內LED廠陷入青黃不接的尷尬期,2018年營收續探6~16年以來新低紀錄。
2018年第4季在傳統淡季以及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之下,LED廠營收表現疲弱,沒有轉單效應加上傳統淡季衝擊,晶電(2448)日前已經釋出相對保守看法,預期在農歷年以前的能見度均不明朗。
臺灣的LED廠過去在手機背光、顯示器背光從CCFL轉向LED的主升段中,均造就一波高潮,晶電、億光曾經因此成為百元俱樂部的一員,唯獨在LED照明滲透率剛到50%之際,即使滲透率還有大幅提升空間,臺系廠商卻遲遲無法重返榮耀,甚至聯袂退出一般照明、燈具市場,陸資廠的崛起,同時掌握照明市場以及上游供應鏈成為臺廠致命傷。
據LEDinside統計,2018年中國LED晶片市場規模達到171億人民幣,同比成長4%,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廠商的產能持續釋放,截止2018年底,中國大陸LED晶片廠商總產能達到每月1,120萬片(約當2吋晶圓),與同期相比增長31%。產能增速高于需求增速,導致廠商庫存居高不下,晶片價格持續下跌。
另外,2018年大陸本土廠商LED晶片市占率為81%,臺灣廠商市占率僅18%;出口方面,2018年大陸晶片出口率為12%,包括三安、華燦在內的大陸廠商,LED晶片已經直接銷售至臺灣、韓國等市場。
陸資廠衝高市占率,臺廠降低低價一般照明比重,轉向MiniLED背光、高階照明,導致去年營收續探低點,根據股市觀測站的統計,晶電、億光2018年合併營收分別達203.3億元、240.8億元,同步創下最近6年以來新低紀錄,分別年減19.87%、11.92%。
其余LED上下游廠商包含隆達(3698)、東貝(2499)、鼎元(2426)、佰鴻(3031)2018年營收也下探6~16年以來新低紀錄。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