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庫存”“降產能”“供給側改革”等成為“行業熱詞”,引發廣大廠商討論和反思。對于照明廠商來說,從過去到現在,“庫存”無疑是他們亟需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現狀篇
“庫存”過高,企業生產壓力大,商家銷售壓力大,“到頭來,只掙了庫存”不是一句玩笑話;若“庫存”不足,面對大客戶、大訂單,也只能“望單興嘆”。
產能過剩
庫存流通乏力
多年前,對照明燈飾行業來說,不管是廠家還是商家,倉庫里總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貨物充足,以此來滿足市場需求和客戶臨時下的“急單”“大單”,往日成為廠商一大競爭優勢的“庫存”,近年來卻開始令人頭疼起來。
我們看到,從傳統照明時代到LED照明時代,不管是照明產品的生產技術、制造工藝還是市場需求,都從“傳統”走向“現代”。過去單純“拼產能”的運營模式漸漸讓位給依靠“新技術、高品質、優服務”的廠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依然停留在“產品生產出來,就一定賣得出去”的舊思想里,其結果就是產能越來越高、倉庫越建越大、貨物越積越多、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庫存流通乏力。此時,“庫存”,廠商曾經的“寵兒”在“供過于求”中成了“棄兒”。
銷售受困
產品滯銷積壓
且不說產能多少、指標多少、庫存多少,若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銷售持續疲軟、產品滯銷,那么必將導致庫存壓力加大。“產品,只有賣出去了,才是商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產品滯銷周期長,其對于企業和商家都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于商家來說,“產品賣不出”是最頭疼的問題。“產品滯銷”意味著貨物積壓:一方面,滯銷品極大地影響了商家資金回流,造成品牌營銷、市場推廣、市場維護和渠道建設“脫節”,而這又與銷售業績密不可分,直接造成銷售額下降;另一方面,產品滯銷,店面乃至倉庫的貨物積壓嚴重,對商家購進新品、搶占空白市場、提高區域銷售都是一種限制。
對于廠家來說,產品銷售不出去尤為嚴重。產品滯銷,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堆放倉庫,資金亦隨之被“鎖”進倉庫,不能及時回流,影響下一經營環節的持續進行。銷售疲軟,其必然結果是增加廠商的庫存壓力,減弱廠商持續發展和競爭動力,最后導致廠商陷入經營困境,甚至關門倒閉。
評估失準
庫存高于預期
筆者在與商家交流中得知,目前,多數代理商的庫存基本上都比預期要高,有些甚至遠遠超出他們所能承受的范圍。值得欣慰的是,雖然大部分商家表示庫存比預期高,所幸未造成太嚴重后果,不影響持續經營。但事實是,商家們的經營壓力有多大,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據部分商家透露,“庫存過高”與“評估失準”有關。這里的“評估”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廠家對商家評估失準,有些廠家在給合作商家供貨和“定銷售目標”時“期望過高”,在一定時間內“撥”給商家的貨物過多,導致商家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銷售指標;
二是商家對自己的銷售能力、客戶資源、所在地市場容量等評估失準,其在向廠家訂貨時數量偏高,超出所能承受范圍,不能及時消化庫存。
產品更新
貨物淪為“棄物”
如今,隨著傳統照明逐漸被LED照明所取代,照明產品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不同年齡層次消費者對產品有多樣化需求以及提倡時尚、健康、環保、方便、智能等,照明產品的更新換代頻繁且快速。嘉美照明市場部總監李志鋒表示,嘉美經營三十多年,有著豐富的產品管理與制造經驗,依托嘉美工業園強大的產能與產品線快速轉換功能,已基本上實現“以銷定產”及“零死庫存”的目的。
但是,對于做不到“以銷定產”和“零死庫存”的廠商來說,企業為了提高綜合競爭力、完善產品線,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在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時,必然導致已有產品成為銷售最弱的一環,甚至“低價拋售”和“優惠促銷”亦難以扭轉局勢。因為有了更新的產品、更高的性價比,曾經的產品在更新的產品面前漸漸喪失競爭力,淪為“棄物”,若不能在短時間內銷售出去,其將大大占據廠商的倉庫,成為庫存壓力的“罪魁禍首”。
配貨無力
訂單反成“廢紙”
在眾多廠商抱怨“庫存”高、壓力大的同時,有一部分廠商表示“哭笑不得”。他們由于突然接到客戶的“大單”“急單”,在現有生產能力和庫存水平下,未能按時完成訂單,或預計無法完成訂單,而錯過一筆生意。這與廠商庫存不足、配貨無力有關。
帝暉燈飾營銷總監樊松建表示,如今,“產品的出貨速度”是終端經銷商很關心的一個方面,如果廠家出貨跟不上,經銷商也會換廠家。這說明,如果廠家等到客戶下單再來備貨,多數品類已經來不及了,特別是出貨周期長的產品。由此可知,庫存高是壓力,有可能造成資金的“變相蒸發”,給廠商造成直接損失;而“庫存”不足,廠家無法給經銷商供貨,經銷商無法給終端銷售者供貨,這是環環相扣的“聯結”關系,致使廠商都與訂單失之交臂,造成間接損失。
方法篇
在LED照明行業,“庫存”是廠商一大“頑疾”,且廠商在發展壯大時,若庫存無法及時消化,其負面效應將會不斷放大,庫存壓力將持續上升。“方法總比問題多”,面對庫存壓力,廠商有何解決方法?
轉變生產方式
樹立強勢品牌
在LED照明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應改變固定思維,轉變生產方式,合理控制產能,實現生產、運營、推廣、銷售、服務等各環節效率最大化。眾所周知,過去“粗放式”生產方式弊病多、消耗大、成本高,且容易造成貨物積壓風險。
此外,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品牌推廣,樹立強勢品牌,增強品牌影響力。企業可以通過廣告、宣傳或者業務人員直接下市場作業等方式,爭取在最大范圍、以最強勢的方式讓終端消費者知道這個品牌。
那么,企業耗費巨大人力、物力進行品牌宣傳有何作用呢?第一、增加消費者對此品牌的認知度,從而增加產品終端市場見面率;第二、品牌推廣,實質也是為產品做推廣,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品牌美譽度和增強客戶黏度;第三、品牌足夠強勢后,可以優先得到市場優質渠道資源和客戶資源,有利于產品最終銷售以及在激烈的競爭中最終勝出。
與此同時,當企業及時完成轉型,并具有強勢品牌作支撐,這在企業尋找商家時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能在廠商關系中保持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商家代理強勢品牌,由于此品牌本身已具有較高知名度,商家完全可以省去品牌宣傳的時間和費用,且強勢品牌后面往往是強大的客戶群體,是商家可以即時享有的資源。在這種雙贏情況下,廠商庫存壓力更易降低,彼此更易連成“利益共同體”。
完善銷售計劃
開拓空白市場
當你感受到庫存帶來的壓力時,“銷售環節”是首當其沖、亟需解決的重要部分。廠商最終目的不是“去庫存”,而是“將產品銷售出去,并從中獲利”。
首先,廠商都應制定可執行落地的銷售計劃,并按照既定目標前行,一步一個腳??;此外,在市場開拓方面要下足功夫,不但要深耕所在區域市場,了解最新市場動態和需求,還要針對競爭對手做全面細致的分析,結合自身優勢,挖掘空白市場,尋找適于自己發展的“藍海”;最后,廠商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應始終將“銷售”放在首位,切莫等“庫存”壓力來敲門時,再定促銷計劃。
聯浦照明營銷總監杜淑靜表示,“庫存壓力”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產品滯銷,對于成為滯銷品部分,要盡快實行有效促銷,該拋貨的時候決不含糊。那么,如何做到“有效促銷”呢?
銷售不出去的產品都將成為滯銷品,而滯銷品出貨周期長,大規模、長時間堆放倉庫,導致庫存壓力過大。“促銷”主要是針對“滯銷品”進行,當產品到了只能依靠“促銷”才能消化的時候,經營環節已經出現問題。所以,“有效促銷”亦是“無奈之舉”,它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庫存壓力,但廠商更應“防患于未然”。
多出精品爆款
打造暢銷產品
“暢銷品”和“滯銷品”形成鮮明對比,在緩解庫存壓力方面起著相反的作用。暢銷品基本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最有賣點、最具優勢的精品爆款,其市場需求較好、銷售之路暢通,基本不會造成過大的庫存壓力;而滯銷品的形成,除了與“銷售無力”有關外,產品本身亦決定了其市場需求。缺乏賣點、沒有優勢的產品,由于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也就成了庫存的“主力軍”。
為了防止“新品”成為“滯銷品”,并由“滯銷品”拉高庫存壓力,企業應研究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最新需求,開發出企業自己的“尖刀產品”,以精品爆款搶占市場,形成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
與此同時,企業在培育精品爆款的過程中,對于缺乏競爭力的產品要果斷進行取代,并對產品線上的單品進行評估,分出主次重點,尤其是中小企業,若在發展初期,市場推廣和銷售不能及時消化現有產品的話,其必然會形成“倉庫越建越大、庫存越來越高”的局面,這是非常不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暫時縮短產品生產線,減少單品項和單品量,集中優勢資源,開發精品和爆款。對商家來說,合作廠家推出強有力的精品爆款后,商家唯有全程專注負責銷售環節,才更容易打開市場,減少對“高庫存”的擔憂。
整合優勢資源
走差異化路線
目前,LED照明行業已發展到較高水平,但核心的芯片技術、封裝設備等只掌握在少數上游企業手中,加上行業準入門檻整體偏低,致使涌入的照明企業數不勝數,且多聚集在下游照明應用領域,其產品競爭力不足,且產品同質化嚴重。
在目前經濟大環境相對疲軟的情況下,眾多中小企業生產空間被嚴重壓縮,最初賴于成立和發展的價格優勢在“價格戰”中逐漸喪失,而大企業、大品牌依托其品牌、規模、資金、渠道等優勢“逆勢而上”,迅速占領市場。
企業在發展時應有意識“走差異化路線”,從差異化經營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選擇符合企業發展的細分領域,做細分市場的佼佼者。
此外,廠商多次提到“備貨”過多或不足的問題,表示難以準確評估市場需求,未能保持在合理庫存范圍內。國亞照明電器總經理魏濤說到,尋找多家OEM企業,與之合作進行整合資源,共同解決客戶所下的“急單”“速單”,這對中小企業來說,是緩解庫存的好途徑。
擁抱電商平臺
實現庫存共享
現階段,隨著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電商平臺成為新型購物方式,廠商應該積極擁抱電商平臺,在“互聯網+”思潮中找準定位,而不是一味地排斥電商平臺。
除了淘寶、天貓、京東等大型綜合性電商平臺,廠商應尋找合適自身發展的行業垂直電商平臺,合理規劃線上與線下產品、線上與線下銷售,并通過電商平臺分流一部分庫存,增加產品銷量、提高訂單。
此外,電商平臺可實現“庫存共享”,得到更多優質資源,有效降低廠商的庫存風險。但是,廠商在選擇電商時應多加小心,謹慎挑選適合自身定位規劃的電商平臺,在降低庫存風險和提高銷量的同時,完成線上線下的無縫連接,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