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智慧物聯網公司G7宣布已于10月完成新一輪3.2億美元融資,據悉這已是該公司第五次融資。這次除了有老股東騰訊、中銀投資、普洛斯等繼續追加投資,G7公司表示這筆融資規模也是全球物聯網領域最高的,這也引起外界對這個企業充滿好奇跟關注。
近年來,隨著智慧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智慧物流的理念滲透到物流行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新技術的應用給行業帶來空前的發展動力。正是由于智慧物流的高速發展,這也讓行業競爭尤為激烈,G7在未來發展將會面臨哪些挑戰跟難題?要想成為智慧物流領域的獨角獸,G7還要如何提升競爭力?
智慧物流大爆發資源向頭部企業靠攏,G7深耕物流服務領域異軍突起
近兩年智慧物流行業也迎來爆發式發展,以往雖說靠人力跟規模能滿足物流行業的需求,但現在靠傳統的方式已經讓物流行業的效率提升已經遇到瓶頸,因此物流行業要想跟上發展的需求亟需依靠技術跟金融手段給它帶來轉型升級。今年“雙11”,當中國快遞物流業進入一天10億的新時代時,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當10億包裹流轉成為常態時,快遞企業乃至整個物流行業都將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換道。這對于眾多企業來說,將物流升級到智慧物流上其實也是充滿了機遇跟挑戰。
隨著智慧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智慧物流的理念滲透到物流行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新技術的應用給行業帶來空前的發展動力。智慧物流不僅體現在各個方面,不僅是分揀、派送、運輸等細分領域,在物流云、無人配送、智能倉儲等方面都大有作為。不論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巨頭深入布局物流行業,還是傳統物流企業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為代表的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智慧物流,在資本的推動下智慧物流行業的發展也慢慢走上正軌。
正是由于智慧物流發展潛力大,這領域也誕生不少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的企業,其中物聯網科技公司G7就是其中之一。成立于2010年的G7,8年的發展過程一直比較低調。雖說前面幾年的發展并沒有讓它迅速在物流行業脫穎而出,但正由于它一直持續投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及智能設備,依托技術來推動卡車、掛車等物流設備的智能化、聯網化及共享化。
相對于其它巨頭重點布局以電商為中心的智慧物流業務,G7走出了一條以TOB的業務。它的商業模式一方面是服務更多客戶,連接更多車輛,另一方面是將服務做深,提高每臺車輛的服務價值收益。它以第三方服務平臺的模式在智慧物流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商業模式,確實讓G7備受資本市場的認可,但它要想成為智慧物流領域的新晉獨角獸將要跨過哪些坎?
G7商業模式雖說備受資本市場青睞,但它要想成為獨角獸要面臨幾大挑戰
智慧物流正深刻改變國內物流業的面貌,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16.6%下降至14.6%,物流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對于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作為一家為運輸行業提供服務的企業,G7從2010年開始提供面向車隊的Saas管理迄今,平臺上已經服務4萬多客戶,連接60多萬輛貨車,累積了相當龐大規模管車的數據。雖說G7的商業模式走出了自身特色,但未來要想在智慧物流領域成為巨頭,當下還面臨一些挑戰跟難題。
第一,貨運巨頭強強聯合智慧物流競爭日漸激烈。國內目前有700萬輛干線卡車的數目,雖說G7一家連接了80萬臺車輛,但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服務,以服務運輸卡車的增值業務也被其他競爭對手看中。除了G7的智能化物流平臺,在B2B貨運市場還有江蘇運滿滿、貴陽貨車幫兩家公司合并組成滿幫集團,其運營模式參考“滴滴”。
滿幫集團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降低火車司機空駛率、提高貨運效率,連接人、車、貨三個維度的超級數據平臺。同時還有以易流科技、卡行天下、滿幫集團等“互聯網+物流”平臺隊伍不斷壯大,實力不可小覷,競爭一觸即發。而對數據的重視更幾乎是這些平臺企業的共通之處。
第二,以快遞企業為代表的巨頭如京東、阿里菜鳥、蘇寧、亞馬遜、順豐、三通一達、百世等也對智慧物流重點布局,它們也在服務領域開發發力。一旦這些巨頭利用自身優勢,快速在物流服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G7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也會變困難。不得不說,這些巨頭們它們在場景、數據上比G7更占優勢,為了完善它們的物流生態布局,肯定會加大資金跟技術投入,盡快的形成一個生態閉環落地。
第三,G7的樹立的業務護城河還并不強大,雖說G7靠服務運輸企業提供智能化服務吸引不少的客戶,但平臺型物流公司同時具備大量的卡車和場景,它們未來也很有可能提供相關的服務來搶奪市場。可以說G7的這種商業模式存在并沒有完全樹立核心的競爭力,業務想要獲得更多增值服務還是存在難度。當下G7現在也有研發自動駕駛貨車,但這個實現商用仍面臨很大難題。目前國內無人駕駛車輛落地還處于試驗階段,G7短期也難以借自動駕駛業務創造營收。
可以看出,隨著智慧物流的重要性提升,它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巨頭深入布局搶占有利位置。對于G7來說,未來它在智慧物流領域的競爭也會加大,它還能從哪些方面提升業務競爭力呢?
強強聯合下智慧物流競爭日漸激烈,G7未來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占據有利位置
可以預見的是,智慧物流的發展可以帶來社會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革新、應用和普及,會繼續助力智慧物流的發展和滲透,推動整個物流行業向著更加智能化、標準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對于G7來說,它在智慧物流領域已經占據一定優勢,未來要想繼續將優勢擴大,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是它去嘗試的。
第一,未來G7要繼續利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推動行業效率提升和生態搭建。效率是物流行業的核心,未來誰能提供給企業更快最便捷的方案,自然會更受用戶的青睞。可以說各平臺積累的數據可能差距會縮小,但是關鍵還是在于技術的應用,誰能通過技術實現人、車、貨、倉等物流全要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平臺,越來越受資本和市場的看好。
第二,未來更探尋更多有發展空間的業務,走出一條有價值閉環、場景閉環的場景,更多的實現讓技術落地。對于物流智能化平臺來說,它們最基礎的都是幫助物流公司和車隊進行運營管理,包括安全、結算兩塊。未來G7要擴大技術應用場景,以各種形式走向集中,也會越來越理性,并且會在客戶驅動下更有計劃性,更做實。
第三,未來還需要爭取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借助它們的資源優勢更好的為平臺賦能。有數據顯示,2016年智慧物流的市場規模已達到2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因此,對于G7來說,未來要想獲得更大的營收,關鍵還是在于要能夠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跟選擇。因此,在自身具有一定的優勢前提下,G7要爭取能和更多巨頭合作,借助它們的優勢最大化的提升平臺的競爭力。
目前,國外物流企業早已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其他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而我國的物流企業在這方面已明顯落后,與國外先進物流企業相比,無論是硬技術還是軟技術都相差甚遠。這也說明智慧物流在我國的發展空間巨大,對于G7來說未來要想增加業務競爭力,仍要在軟硬實力兩部分兩手抓。只有樹立好堅固的業務壁壘,才能在智慧物流領域占據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