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印度手機市場的“啞鈴態”怎么破?

時間:2018-1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有人說,如今的印度像極了10年前的中國,每年平均8.0%的GDP增速下蘊含了無數的機會,而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是如此。

有人說,如今的印度像極了10年前的中國,每年平均8.0%的GDP增速下蘊含了無數的機會,而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是如此。過去2年,印度移動互聯網市場飛速發展,呈現了17.2%的遞增。截止今年6月,印度聯網用戶已經達到5億,其中有4.26億是使用3G/4G網絡的手機用戶。

十年前,小米、榮耀等互聯網品牌還未在中國誕生,當時的市場還是諾基亞、三星、索尼、摩托羅拉的天下,洋品牌們都在忙于建立生產廠、打造線下渠道,爭奪運營商的支持。十年后的今天,眾多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又干起了同樣的事情。

1

國內品牌“印度造”

2

近日,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中國的手機制造商vivo將在印度建造一個新的工廠。據vivo印度區品牌戰略總監尼彭·瑪雅對外表示,此次投資將超過400億盧比(約合39.3億人民幣)。報道稱,這筆投資會讓vivo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制造基地變得與其在中國的兩座工廠規模相同,并成為印度最大的手機生產設施之一。

除了已經在印度市場安營扎寨的vivo之外,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以及全球巨頭三星都已在印度投資建設了生產廠。這其中,財大氣粗的三星投入最為驚人,在今年7月,三星曾宣布其在印度諾伊達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該工廠占地35英畝(約合212.5畝),位于諾伊達的Sector81。舉辦工廠落成儀式時,印度總理莫迪和韓國總統文在寅都專程到場站臺。

3

對于在全球各大手機品牌在印度建廠投產的舉措,通訊行業專家孫永杰對懂懂筆記表示,手機大廠包括一些代工企業在印度當地投資建廠,主要原因有這三點: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成本考量。人力成本方面,相較于各品牌在本土建廠,印度當地的人力成本要低很多,這與目前很多傳統制造企業把工廠搬到東南亞是一個道理。另外,由于印度政府對進口電子產品關稅的“特別關照”,進口手機進入印度市場要被征收20%關稅,這樣的稅率對于利潤較低中國的手機廠商而言,更是難以承受,所以國內手機廠商勢必會選擇在印度建廠降低整體成本。

第二,降低成本的同時,在當地建廠還能迎合印度政府“印度制造”戰略,獲得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勵。

第三,通過投資建廠企業還可以逐漸借由印度這個“中轉站”,將產品銷售到歐洲和北美市場,因此在印度打造重要的生產基地尤為重要。

以中國軍團為主的手機企業,在建廠的同時,也早就紛紛發力印度市場的線下渠道(實體門店)。11月21日,小米宣布其在印度的小米之家已達500家,并打算在2019年年底前增加到5000家;11月29日,華為宣布將大力拓展印度線下零售渠道,并計劃與零售合作伙伴合作在當地建立100家專門體驗店,同時華為計劃到2020年將這個數字增加到1000家;與此同時,一直在印度主攻線上市場的榮耀手機,也開始在線下渠道銷售手機。

4

這種大力開展線下渠道合作、狂開實體門店的的情況,看似與頭部品牌在國內開設各種體驗店的思路相差無幾,但是背后的原因卻不盡相同。國內市場目前是線上電商市場趨于飽和,手機廠商開始打造新零售模式下的雙渠道銷售通路。而與中國市場不同的是,印度線上銷售渠道遠沒有中國這么發達。

換句話說,不做線上可以,但不做線下肯定要完。

根據eMarketer的最新統計及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的零售電子商務銷售額將增長31.0%,達到32.7億美元。不過,即便有這樣的增速,印度電商市場占國內總零售份額的比例也僅為2.9%,而數字消費人群占總人口比例則是25.3%。這也表明,在現階段電商渠道在整個印度零售體系中依然非常弱小。

如果聚焦到當地人購買手機的電商渠道,主要是亞馬遜和Flipkart這兩個平臺,銷售量基本上能占到印度手機總出貨量的30%,其余的70%都是以線下夫妻小店、連鎖門店和專營店為主。手機巨頭要想吃到更大的市場紅利,就需要加大在印度線下渠道的投入,這其中也包括旗下子品牌與Airtel、沃達豐(印度)等電信運營商的渠道合作。

2

智能機換機潮會在短期內到來?

印度市場的龐大人口基數,目前相對較低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以及較高的市場增速,是眾多手機巨頭看好其市場前景的原因。但這并不意味著,那些尚未使用智能手機的功能機用戶,會在接下來幾年內大規模升級或換機。

這么判斷的原因在于,即便中國手機市場目前處于基本飽和狀態,且整體出貨量逐漸下滑,但實際上國內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也只有68%,遠低于大部分人的想象。另外,隨著出貨量開始下滑,或許未來那32%的用戶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投入智能手機陣營的懷抱。

同樣,目前印度國內的智能機普及率僅為22%。而包括Jio等印度本土手機企業,在功能機市場的創新舉措依舊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1

另外,智能機普及率過低、人口基礎巨大、市場增速快放緩等因素,也讓眾多手機廠商的信心開始逐漸縮減。據市場調查機構IDC統計,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三大品牌(小米、OPPO和vivo)在印度市場共占據了44.5%的出貨量。但在同期,印度智能機出貨量增速已經降低,只有9.1%。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不能因為增速縮減就斷定印度將會進入存量市場競爭階段,但智能手機何時才會在當地迎來真正的爆發,仍是個未知數。

對此孫永杰進行了分析:“印度市場確實擁有很大的發展基數,但同時也非常不穩定。由于印度當地的市場波動較大,例如今年一季度功能機在印度市場就出現了銷量快速增長,這也導致廠商們很難判斷市場何時才會迎來真正的爆發和飽和。”

在孫永杰看來,每一個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一個瓶頸,“現在印度手機市場的瓶頸是否已經出現?如果不是,還有多少上升空間?這些很難做直接的判斷。”

4

以懂懂筆記一直關注的“半智能機”JioPhone為例,很多數據可以從側面體現出印度智能機市場的不確定性。Jio涵蓋了智能機、功能機和介于兩者之間融合機型Fusion手機,是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創辦的本土品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一經推出,就因157元人民幣的極低價格+4個月免費4G服務,狂攬了近億用戶。

現階段印度手機市場依然是低端產品的天下。數據統計,今年三月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平均單機售價約為10000盧比(約合942元人民幣),低售價同時也意味著手機廠商的利潤更加微薄。特別是今年以來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跌,更是沖擊了本就利潤微薄的眾多中國手機企業。

為此,OPPO在印度市場的子品牌Realme(主打低端市場)就曾宣布將提高兩款產品的售價,漲幅分別為6%和14%。

向下爭奪功能機存量市場,向上也不能在高端產品線松懈。近期,可以看到國內手機大廠紛紛開始將中高端產品落戶印度市場。近期,華為就宣布將在印度發布今年的旗艦Mate20,小米此前也在印度市場推出了售價相對“高端”的全新品牌POCO,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盡可能提高產品的利潤率。

【結束語】

建設工廠、線上線下雙渠道并舉,國內手機企業對于印度市場的重視已不弱于國內。但是印度市場環境的波動和不確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困惑。面對啞鈴形態的印度手機市場,如何進一步獲得廣大中低端用戶的青睞,又如何盡可能提升產品的整體利潤率,都是中國軍團未來在印度市場開疆辟土時不得不考慮的難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