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上證報訊(記者李興彩)9月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集成電路分會成立大會暨集成電路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化高峰論壇活動在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多位產業和投資界人士直言,當前集成電路制造投資已現小高潮,但在更上游的材料等領域依然非常欠缺,文治資本就表示將重點關注上游輔助材料、氣體材料等的投資機會。
“半導體下一個十年必定是黃金十年。”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集成電路分會首任會長、芯原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在致辭中用數字直觀地說明,目前國內芯片依然處于稀缺狀態,自給率大概只有12%,隨著中國芯片自給率未來幾年大幅增長,有機構預測這一比例將有望達到40%。
公開資料顯示,自從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公布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為代表的資本開始大力進入集成電路產業,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掀起一個投資和發展的小高潮。
產業前景廣闊,多個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推動、布局集成電路產業。比如,在本次高峰論壇上,上海科創投集團總經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董事長沈偉國就介紹,上海科創投集團及旗下參股基金已投資兆易創新、中微半導體、盛美半導體、晟矽微等各類集成電路企業50余家;首期規模285億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則專注投資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投資以制造為主,兼顧設計、封測、設備、材料、EDA等全產業鏈。
與國有資本不同的是,民營資本更注重深耕集成電路產業的細分領域。文治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傅城就表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確實加快了發展,但在更上游的材料領域依然比較欠缺。傅城表示,除了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外,作為民營資本,文治資本將重點關注集成電路制造環節上游的輔助材料、特種氣體材料等領域。
應用驅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在本次論壇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醫療器械等新領域給集成電路產業帶來的增長機會也備受關注。“汽車將會變成由半導體構成的機器人,未來汽車控制部分的體積會變得更小、性能更強。”奇點汽車總裁助理高華強調,2020年將是L4、L5等級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元年。
“集成電路產業要發展、創業要做得好,都必須回到產業的基本規律。”對于新應用帶來的投資機遇,達泰資本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葉衛剛則相當冷靜的指出,現在國內有一類智能汽車叫做互聯網造車、很多人工智能芯片也是科學家在造芯,真正產業出身的團隊還在這些新領域默默無聞,現在的這些產品是不夠扎實的,產業要發展必須回到產業本身的規律和邏輯,即這是一個由工程師主導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