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從過往中總結規律、發現趨勢。電動汽車資源網《2018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年中報告》從動力電池配套、裝機量、企業經營狀況、政策匯總、企業大事件等五個方面,總結2018年以來動力電池行業的變化,供大家參考。
一、第5-8批推薦目錄動力電池配套分析
由于6月12日以后實行新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技術標準,2017年1-12批及2018年1-4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廢止,目前有效的推薦目錄有2018年第5批、第6批、第7批、第8批。這四批推薦目錄共包括3057款車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車500款,占比16.36%;新能源客車1648款,占比53.91%;新能源專用車909款,占比29.74%。
按燃料類型分,其中純電動車2678款,占比87.6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347款,占比11.35%;燃料電池車32款,占比1.05%。
1.1配套動力電池類型
第5-8批推薦目錄配套的動力電池類型有: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燃料電池等。經電動汽車資源網統計,配套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數量最多,占比51.70%;配套三元鋰電池的車型數量位居其次,占比27.63%;11.66%的車型配套錳酸鋰電池;1.36%的車型配套鈦酸鋰電池;1.04%的車型配套燃料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在推薦目錄配套中占據半壁江山,主要是因為目前新能源客車主要搭載磷酸鐵鋰電池,而新能源客車在第5-8批推薦目錄中占比54%。
1.2配套動力電池企業
經電動汽車資源網統計,為第5-8批推薦目錄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約180家。其中,寧德時代配套占總量的四分之一,將其他企業遠遠甩在身后。配套車型數量在100以上的企業還有:北京國能、中信國安盟固利、力神電池、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微宏動力、比亞迪等。以上8家動力電池企業配套車型數量占總數的56%以上。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有75%的動力電池企業配套車型數量在10以下。
需要指出的是,進入推薦目錄的車型不一定都會量產,以上關于第5-8批推薦目錄動力電池配套排行與動力電池實際裝機量排行有差別。此外,由于2018年第5批是從之前16批推薦目錄中篩選出來的符合補貼新標準的車型,而2018年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以上動力電池配套排行與目前的市場情況也有差別。
二、2018年前7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分析
根據真鋰研究數據,2018年1-7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達19.28GWh,同比增長108.16%。企業方面,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繼續位居動力電池行業龍頭,兩者市場份額合計達到64%;前十企業的市場份額總和在87%以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1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行
2018年前7月,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補貼幅度調整、技術標準提高、行業進一步規范的情況下,市場頭部效應愈發明顯。2018年前7月,寧德時代裝機量8090.51MWh,位居第一,占比高達42%;比亞迪電池裝機量4225.61MWh,位居第二,占比達22%。這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達到64%。
排在第三、第四位的企業分別為國軒高科、孚能科技,這兩家企業裝機量相差不大,市場份額均在5%以上。之后分別是力神、億緯鋰能、比克電池,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均在2.5%-3.2%之間。排在前十的企業還有北京國能、萬向、江蘇智航,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在1.1%-1.7%之間。前十企業市場總占比在87%以上。
2.2動力電池裝機類型分析
按動力電池類型分,2018年前7月裝機的動力電池類型有:三元鋰、磷酸鐵鋰、錳酸鋰、鈦酸鋰等。其中,裝機最多的為三元鋰電池,前7月裝機量為11.44GWh,占總裝機量的59.35%;其次為磷酸鐵鋰電池,前7月裝機量為7.34GWh,占總裝機量的38.07%;錳酸鋰和鈦酸鋰的裝機量均在0.5GWh以下,占比分別為1.93%、0.65%。
三元電池占比擴大,與2018年新版補貼政策傾向于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產品有關。6月12日以后實施的補貼標準,乘用車能量密度105Wh/kg以下無補貼,105-120Wh/kg僅有0.6倍補貼,高于140Wh/kg才能拿到1.1倍補貼;新能源客車135Wh/kg以上才能有1.1倍補貼。而在技術上,三元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有天然優勢。政策推動三元電池在車輛的應用。
按車型來分,2018年前7月,純電動乘用車用電池最多,裝機量達到10.09GWh,占比超過一半;其次為純電動客車,電池裝機量達到6.12GWh,占比31.75%;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用電池裝機量位居第三,達到1.52GWh,占比7.90%;電動專用車用電池裝機量位居第四,達到1.37GWh,占比7.11%;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用電池裝機量為0.18GWh,占比0.92%。
具體車型搭載電池類型呈以下特點:
(1)新能源乘用車以三元鋰電池為主流,占比高達90.43%;其次為磷酸鐵鋰電池,占比9.57%。
(2)新能源客車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流,占比93.75%;其次為錳酸鋰電池,占比4.14%;鈦酸鋰占比1.99%;三元鋰占比0.12%。
(3)新能源專用車以三元鋰電池為主,占比68.19%;其次為磷酸鐵鋰電池,占比23.68%;錳酸鋰占比8.13%。
三、動力電池企業經營狀況
2018前7月,動力電池企業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行業龍頭寧德時代上市并與多家整車企業深度綁定,比亞迪展開反擊電池外供其他車企;另一方面,曾經的行業第三因資金困難放假半年,此外多家動力電池企業被爆員工拉橫幅討薪或自爆資金鏈緊張。
根據電動汽車資源網整理的39家動力電池相關上市公司2018上半年業績匯總,有7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值,其中堅瑞沃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16.7億元,虧損最嚴重。堅瑞沃能發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由于沃特瑪自身戰略決策失誤,擴張速度過快,內部管理失控加上新能源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調整等不利變化,陷入債務危機。后續又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公司大多數銀行賬戶被凍結、大量經營性資產被查封,從而導致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沃特瑪整體開工率嚴重不足,業務量也進一步降低。
此外,有17家企業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占比高達44%。凈利潤減少的原因之一是鋰電池毛利率下降。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目前主流三元動力電池包價格在1.3元/Wh。有凈利潤大幅下跌的企業半年報分析稱,受市場政策影響,動力電池產品價格同比大幅下跌,同時產能發揮不充分,導致單體生產成本降低幅度不及產品售價降幅,使得鋰電池業務毛利率同比大幅下跌。
值得關注的還有應收賬款問題。寧德時代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應收賬款高達8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1億元,其中賬齡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是82.1億元。寧德時代表示,應收賬款余額較大主要受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商業模式和客戶特點等因素所致;公司產品的用戶主要是大中型整車企業,交易金額較大,致使期末應收賬款余額較高。堅瑞沃能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沃特瑪應收賬款凈額為86.81億元,較上年增長了4.68%。此外,半年報還表示,盡管沃特瑪下游客戶多為國內知名的整車廠商,資金實力雄厚,信用情況良好,但回款情況并不好。
最后,動力電池企業還面臨低端產能過剩、行業競爭激烈等問題。
四、2018年前7月動力電池政策
經電動汽車資源網統計,2018年前7月,國家及地方共發布動力電池方面的政策或標準10條,其中7條直接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有關,2條和動力電池白名單有關,1條和新建動力電池企業投資項目有關。
1.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
主要內容: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堅持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遵循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本辦法自2018年8月1日施行。
2.關于開通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備案系統的通知
主要內容:從事汽車動力蓄電池(含梯級利用)生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動力蓄電池產品的獨立法人企業,可按照《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GB/T34014-2017)和本通知的要求,通過“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備案系統”,申請廠商代碼,并備案編碼中“規格代碼”和“追溯信息代碼”的編制規則。境外企業可授權或委托代理機構代為執行。本通知自2018年2月1日起實施。
3.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主要內容:到2020年,建立完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探索形成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建設若干再生利用示范生產線,建設一批退役動力蓄電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進示范項目,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標桿企業,研發推廣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關鍵技術,發布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技術標準,研究提出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區域等選擇部分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以試點地區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試點工作實施年限原則上不超過2年。
4.深圳市開展國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監管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0年)
主要內容: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動力電池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和實踐。深圳計劃到2020年,實現對納入國家和地方購置補貼范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動力電池生產、使用、貯運、回收、利用各環節規范有序,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動力電池監管回收利用示范體系,形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動力電池監管回收利用經驗。方案自2018年6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
5.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
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加強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自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做好《規范條件》的后續承接工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組織實施《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實施白名單管理為行業自律行為,對符合本辦法條件的企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將以白名單方式向社會公示公告,企業按自愿原則進行申請。
6.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公告
主要內容:中汽協正式公布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共有16家動力蓄電池單體生產企業、3家動力蓄電池系統生產企業和2家氫燃料電池電堆及系統生產企業進入白名單。
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
7.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
主要內容: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自2018年8月1號起,對新獲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新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進口新能源汽車實施溯源管理。對本規定施行之日前已獲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和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進口新能源汽車,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延后12個月實施溯源管理。本規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8.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
主要內容:
9.關于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主要內容:確定京津冀地區、山西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青海省、寧波市、廈門市及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地區和企業。從加強組織領導、注重區域協作、統籌推進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創新商業模式、統籌產業布局和規模、強化科技支撐、抓好項目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加強過程管理、做好宣傳解讀幾個方面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
10.汽車推薦性國家標準《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材料回收要求》征求意見
主要內容:動力蓄電池單體物理回收過程,銅、鐵、鋁元素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于90%。鋰離子動力蓄電池材料中鎳、鈷、錳元素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于98%,鋰元素的回收率應不低于85%,其他主要元素回收率應不低于90%;鎳氫動力蓄電池材料中鎳元素的回收率應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元素回收率宜不低于95%。
11.首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公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公示了《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