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該如何突破國外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領域形成的技術壁壘?】驅動電機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相關數據檢索結果顯示,日本企業在該領域起步較早,處于技術領先地位。本文作者認為,鑒于國外企業、尤其是日本企業在該領域的早期專利布局已經形成技術壁壘,國內企業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同時,可以考慮先開展國際合作,尋求資源共享,消除不利因素。此外,加強校企聯合也是加速發展該領域技術的有效途徑。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來看,新能源汽車被普遍確立為保障能源安全和轉型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新能源汽車包括3種類型:由動力電池提供能源的純電動汽車、電機和內燃機共存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由燃料電池提供能源的燃料電池汽車。這3類電動汽車均采用電機驅動系統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并回收剎車的制動能量,從而實現了能量利用率的成倍提升。因此,驅動電機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
日本技術優勢明顯
筆者基于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的檢索結果,對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領域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分析后發現,該領域的專利集中度較高,并且日本企業起步較早,處于技術領先地位。截至2018年4月30日,該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累積達到近3萬件。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其專利申請量合計約7600余件,占該領域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的26%左右,專利技術較為集中地掌握在汽車行業的領先企業手中。
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中,除博世(BOSCH)為德國企業、現代(HYUNDAI)為韓國企業外,其余均為日本企業。因而,日本企業專利布局的群體優勢非常突出,技術壁壘作用明顯,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將構成較大威脅。申請量排名第一位的豐田公司,其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3130余件,遠超其他企業。豐田旗下擁有多款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例如RAV4EV、PriusHybrid、CivicHybrid以及FCHV客車等,上述車型均采用永磁同步電機,先進的電機設計技術與控制技術使得豐田的汽車驅動系統兼具良好的動力性能和平順性。
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請人中,本田、日產為汽車整車制造商,其電機直接運用在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上,性能匹配較好;日立作為著名的零部件供應商,為全球主要汽車廠提供電機產品,其研發能力同樣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種汽車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強強聯手的合作模式,使得日本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遠遠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發展勢頭迅猛
筆者對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領域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年度趨勢分析后發現,從專利申請量增長率的變化來看,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脈絡呈現出技術萌芽期、初步發展期、快速發展期和發展平穩期4個階段。
技術萌芽期(1986年-2000年):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領域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最早始于1986年。檢索結果顯示,技術萌芽期共有5件相關專利申請,申請人分別為日本的日立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德國的保羅·瓦爾有限公司等。唯一1件來自國內申請人的專利申請是由中星汽車公司的牛錫賢提交的個人申請。可見,2000年之前,國內企業對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究還非常少。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與該時期國內汽車保有量偏少、市場需求小、缺乏新能源汽車研究的客觀條件等因素不無關系。
初步發展期(2001年-2007年):自2001年起,該領域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對申請人國別的統計結果顯示,這一階段的發明專利申請大多仍來自外國申請人,來自國內申請人的申請量占申請總量的40%左右。這也反映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需求量的上升,國外企業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并逐步在中國開展專利布局。其中,尤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領先的日本企業表現最為明顯,例如豐田公司、日產公司、本田公司等均為排名靠前的申請人。此外,奇瑞汽車、比亞迪也分別提交了10件左右的發明專利申請,成為國內申請人的代表。
快速發展期(2008年-2011年):2008年開始,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大幅度上升,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的研究已駛入快車道。僅2011年的專利申請量就達到320余件,呈現出階段性的小高峰。申請量的大幅度增長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無關系。2008年,《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準則》正式實施;同年,近500輛奧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正式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從概念設計已投入實際運行。在政府大力支持和產業政策引導下,國內汽車企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這一時期,國內申請人在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了510余件,占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的58%左右。
發展平穩期(2012年-2018年):受2011年日本地震影響,2012年至2013年間,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出現了小幅回落。但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熱度不減,國內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并于2016年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專利申請總量從2015年的260余件增長至2016年的450余件,其中山東理工大學僅在2016年就提交了75件發明專利申請。由此可見,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國內企業和高校等在驅動電機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
日本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領域研發實力最強,專利布局最早也最為全面。國內企業對驅動電機技術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研究熱度和專利申請量明顯上升。受益于國內市場需求和政府大力扶持,國內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專利布局意識也在不斷加強。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尚未成熟,國內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存一定的差距。
應當注意的是,鑒于國外企業、尤其是日本企業在該領域的早期專利布局已經形成技術壁壘,國內企業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同時,可以考慮先開展國際合作,尋求資源共享,消除不利因素。此外,國內高校和一些科研機構也致力于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前沿技術研究,加強校企聯合也是加速發展該領域技術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