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面對BAT的研發突破,吉利的自動駕駛汽車該如何布局?

時間:2018-06-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作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百度、騰訊和阿里都瞄準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投資領域。上個月,騰訊宣布獲得深圳首張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牌照;百度在雄安宣布測試L4級自動駕駛汽車;阿里也表示正在進行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可見如今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競賽中,已不再是傳統車企的三分天下。

【面對BAT的研發突破,吉利的自動駕駛汽車該如何布局?】作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百度、騰訊和阿里都瞄準了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投資領域。上個月,騰訊宣布獲得深圳首張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牌照;百度在雄安宣布測試L4級自動駕駛汽車;阿里也表示正在進行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可見如今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競賽中,已不再是傳統車企的三分天下。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有了科技公司的身影,傳統車企如何應對?具體的應對措施有哪些?就這些問題,吉利汽車研究院資深總工程師劉衛國在CICV2018第五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并對吉利汽車的自動駕駛布局做了詳細的解讀。

吉利自動駕駛藍圖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利的技術研發戰略有平臺化戰略、安全第一戰略、能源多元化戰略、智能化技術戰略。其中去年5月發布的吉利iNTEC智能化技術品牌,具體包括智能驅動、智能安全、智能駕駛、智能互聯以及智能健康。

針對吉利在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上規劃,劉衛國對記者道:“目前有兩條路線:一是和眾多車企一樣,通過強化單個功能,不斷把車做的越來越安全,越來越智能,單個功能一旦成熟,能夠快速推向市場,適應性較強,但智能化水平不高;二是首先限定適用場景范圍,例如選擇封閉空間運行該系統,然后逐漸把場景外延,實現安全自動駕駛。”

其實,吉利汽車在去年5月12日發布了該技術路線,GPILOT1.0,GPILOT2.0,GPILOT3.0和GPILOT4.0。

1、四步G-Pilot戰略

G-Pilot1.0是從2014年開始實施,主要實現了ACC自適應巡航、AEB自動緊急制動、LDW車道偏離預警等功能,目前被搭載于吉利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車型。

G-Pilot2.0,車輛可以實現特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能力,例如單車道集成式巡航,自動泊車。今年上市的全部車型都將配備G-Pilot2.0。

G-Pilot3.0,2020年車輛逐步實現車道變更以及無人監控的自動泊車操作等,并結合更多車聯網信息娛樂,和云端服務功能。

G-Pilot4.0是吉利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更高層級,可實現司機完全解放,并提供完整的出行服務,預計2024年實現。

涉及到自動駕駛功能的具體應用上,劉衛國表示,吉利汽車是從功能需求角度開發,研發重點在消費者的痛點,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和市場調研收集數據信息,以及客戶體驗和反饋去做功能的需求定義和研發,再實現功能、邏輯和軟件等。而且智能駕駛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是單純的部件或者功能的堆積,是完全系統化的功能,整個開發階段都要做全方位的系列驗證,包括部件、系統、軟件、硬件以及整車。

自動駕駛的車載計算平臺方面,據記者了解,吉利已經啟動了實際道路的測試,并獲得了重慶無人車上路的第一批測試牌照,此外,正在歐洲和沃爾沃進行聯合開發,2017年沃爾沃在瑞典哥德堡已經啟動了DriveMe項目。計算平臺的選擇上,劉衛國透露,“我們正在按既定的計劃開發自己的計算平臺,去滿足G-Pilot的各個級別的需要,也滿足L4級自動駕駛車輛要求的商業化的平臺。”

另外,沃爾沃的自動駕駛技術不管是S90還是XC90的駕駛輔助系統,深受消費者一致好評。而且吉利入股戴姆勒,也是希望在智能化等方面能與戴姆勒結盟。

2、開發新能源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豐田凱美瑞和本田雅閣,在混合動力汽車細分市場,已經奠定了市場基礎和品牌形象。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價格敏感度相比低端車型偏低,也更容易接受新技術。而作為產品策略,中高端產品獲得認可后,也更容易向下滲透推廣。

吉利在可量產的MHEV輕度混合動力技術、HEV油電混合動力技術和PHEV插電混合動力技術方面,經過十幾年研究的甲醇技術,已經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其中,吉利自主研發的P2.5架構已經在博瑞GEPHEV身上見具明顯成效,傳動效率97%、提升22%動力和42.4%節油率、百公里加權油耗1.6L等,都在開發新能源技術上馬不停蹄。

吉利開發新能源架構的過程中深刻意識到了規模的重要性,劉衛國表示,要開發一個技術架構、技術模塊,全新的、有前瞻性的、非常領先的科技,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沒有幾十億投入,沒有一支非常有戰斗力的隊伍是不可能成功的。

于是在人才規模上,劉衛國表示,目前吉利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已經有400多人,除去本土人員,其余來自歐洲、日本、韓國、印度和北美等各個區域。

“2015年吉利提出了藍色吉利行動,近日又發布新能源戰略,即新能源動力系統“智擎”,涵蓋混動技術、純電技術、替代燃料以及氫燃料電池等四大技術路徑,致力于成為全球新能源節能技術引領者和普及者。不難發現,這條新能源道路也是一條具備“吉利特色”的多元化新能源發展道路。

吉利從混合動力路線著手,提出多元化的發展路線,對此吉利官方明確表示吉利的技術開發原則不會考慮國家的補貼,而是考慮用戶對新能源產品的最根本需求:節能、經濟、便利、智能、互聯。

3、2025年實現事故0傷亡

安全是重頭戲,自收購沃爾沃以后,吉利汽車對于車輛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據記者了解,“iNTEC”技術品牌發布時提出了“2025年實現沒有人因為駕乘新款吉利汽車而導致重傷或死亡”的目標。而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除了車身結構等被動安全的加強外,吉利還引入大量主動安全技術,如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ACC自適應巡航等。

安全方面,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安全技術并不是你用多少的東西武裝起來就安全了,一輛車子的安全可不是這么簡單的。”據記者了解,從吉利帝豪EC7的E-NCAP的四星碰撞安全到博瑞GE的潛艇籠式五星安全車身,最初以標配車身穩定系統為亮點到如今博瑞GE完全實現L2級自動駕駛,吉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安全不應該只停留在技術的發展層面,事故概率的降低才是衡量一切的根本,李書福曾公開表示。

為了保證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吉利提出了“10億公里”路試驗證。劉衛國表示,目前行業里達成了共識,90%以上的需要在計算機虛擬環境去測試,10%左右的在實際道路去測試,在實際道路測試中,需要集聚眾多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數據的積累。

自動駕駛技術掌握在OEM手中?

長久以來,汽車廠商對汽車產品、道路情況、交通安全等等方面的經驗和理念會讓汽車廠商更加注重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汽車廠商在車輛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等環節有著豐富的資源,這些都是近百年來主機廠們用金錢和時間總結出來得。因此有人認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應該掌握在擁有更豐富經驗和更雄厚資源的汽車廠商手中。

有支持就有反對,一些人的觀點是傳統汽車廠商過于執著和保守的態度成了阻礙技術的進步,慢節奏,對于需要不斷更新的自動駕駛技術來說是場災難。所以應該有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來研究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應該掌握在誰手中?

劉衛國對記者道,自動駕駛系統應該會掌控在OEM手中,因為OEM是一個集成大平臺,它能夠融合和集成所有碎片資源。所有類型的資源都能夠集成在OEM平臺上,包括創業公司、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以及通訊公司。

過去可能是依靠一些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將來須是OEM來實現系統集成,劉衛國接著說道,L4級的自動駕駛在一定區域可以實現,但L5級自動駕駛車輛只能靠政府或者國家層面進行整體統籌,不是一個公司,一個平臺可以搭建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